浙江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布 杭州再次拔得头筹

10.10.2016  15:41
  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公布2015学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这是浙江自2010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以来,连续第七年向社会通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104所高校(含二级学院)的近20万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2.88分,合格率为92.98%,良好率为18.02%,优秀率为0.79%。与去年比,今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均有提升。比较近三年各项目测试成绩,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数据中比较突出的是杭州,拿下了各市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的第一名,这已经是杭州连续五年在该榜单中领跑浙江各市。
  全省数据
  高校新生速度、柔韧、耐力素质较好
  “短板”依然存在: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2015学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单项评价结果间的差异与前两年相一致。与2014年比,2015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各测试项目成绩均有提高。
  在各项目测试结果中,我省高校新生速度、柔韧、耐力素质较好,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1000/800米跑等项目测试合格率普遍在80%以上。而力量素质项目(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得分依然相对较低(平均分44.53分,合格率55.30%)。
  从2014年9月起,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才成为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必测项目。其中,初一男生引体向上4个为及格,从初二到高三及格线依次增加1个,高三及格线为9个,大一合格线为10个。
  相关专家表示,家庭条件好了,营养丰富了,孩子们个头长得快,体重也增加了,做引体向上,不少男生觉得很难,双手“”不上自己。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都比较宅,体育运动相对缺乏,也直接导致这一项目合格率较低。
  不过,也有体育老师认为,合格率低是因为此前很多学校不太重视力量素质项目。一位老师说,十多年前“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质测试科目之一,后来因为国家标准里没有将其纳入,很多学校就不重视了,缺乏锻炼合格率自然低。
  生源体质情况排名:杭州最好 台州垫底
  数据显示,浙江省11个地市中,杭州生源体测的平均分和合格率都排在第一;平均分一项,位列二三的分别是衢州市和嘉兴市;在合格率一项,衢州市位列第二,湖州市排在第三。这两项榜单的后二位都是温州市、台州市。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各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各地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较上一年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平均值提高了0.75-1.24分,合格率提高了0.72%-1.94%。
  值得一提的是,这11个地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平均分分布范围在71.57-74.56分之间,总成绩合格率分布范围在91.10%-94.94%之间。
  学校数据
  总成绩平均分前十名中 杭州高中占到了五个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在读的中学排位如何?省教育厅同时发布最新一份高中排行榜,排名依据为“2015学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在各生源所属的普通高中排名上,杭州高级中学、衢州第二中学和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排在总成绩平均分前三位。在总成绩合格率排名上,定海区金塘中学、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和杭州高级中学分列前三。
  此外,按照生源高中学校类型统计,普通高中学生平均分为73.37分,合格率为93.9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分为70.74分,合格率为89.01%。与2014年比,2015年普通高中学生平均分提高了1.08分,合格率提高了1.17%,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分提高了0.97分,合格率提高了1.86%。
  其中,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萧山中学、义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富阳中学等连续2年排名平均分、合格率全省前十名。台州市椒江区振华高级中学、台州市路桥明珠外国语学校、乐清市精益中学、宁波光华学校等连续2年排名平均分、合格率全省后十名。
  在各中等职业学校总成绩平均分与合格率排名中,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绍兴艺术学校、宁波外事学校、临安市昌化职业高级中学、杭州艺术学校等连续2年排名平均分、合格率全省前十名。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东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等连续2年排名平均分、合格率全省后十名。
  杭州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这里面藏着啥“诀窍”?
  跟比赛一样,年年博得头彩,一定有“诀窍”。昨天,就该榜单中杭州生源的平均分、合格率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第一的突出表现,记者采访了杭州市教育局德育与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
  实际上,2013年杭州市就出台了《杭州市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中小学更好地开展校园体育运动进行了顶层设计。“三年行动计划”中,不仅明确了年度和总体目标,对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完善体质健康检测和评价制度、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建设等任务做了详细说明,还在督导检查、评估机制、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杭州每所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都达到了国家开课标准:小学一二年级是每周4节体育课,其中1节是篮球课或足球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到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当天如果没有体育课,还安排1节课外活动课。再加上每天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基本保证了阳光1小时锻炼。
  再比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从2013学年起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学校每年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机构提交书面报告,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向杭州市教育局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校体育课程开设、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体育教师队伍配备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等。另外,每年12月第一周,市教育局派出多个工作组进入中小学进行测试。市属高中全部参与测试,其他中小学随机抽测:随机选择一所小学(六年级)、一所初中(初二)、一所高中(高三)的任意一个班,选定25名男生和25名女生进行检测。对于抽测结果,还要进行排名并及时公布。
  同时,依托于高中课改的选课制度,很多学校还开拓和增设了一些体育项目课程,如民间体育运动,跳绳、踢毽子、滚轮滑等;新型体育项目,轮滑、街舞、法式网球等。它们让体育项目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从而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而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也让杭州形成了浓厚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氛围,包括市长杯足球赛,高中篮球、排球联赛,以及市属高中每年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