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黄河大合唱》长大他刻下七幅抗战版画

19.08.2015  13:09

    生于抗战年代的版画家朱维明,用刻刀留下民族精神

    “血肉长城——浙江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正在杭州南山路上的浙江美术馆展出。版画展区内,一组名为《黄河大合唱》的版画作品十分亮眼。它们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朱维明以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七段词曲为灵感创作的,曾获得过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朱维明生于1940年。“血肉长城”展揭幕那天,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现场演唱《黄河大合唱》选段的情景,他感触很深。他说,他们这一代人,正是听着《黄河大合唱》长大的:“每一句,每一首,我都会唱,到现在都不会忘记。

    在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期间,朱维明发现,李可染、董希文、叶浅予等艺术家都曾在抗战时期创作过版画作品。更有一大批浙江籍的版画家,以手中的刻刀作为武器,战斗在艺术宣传的战线之上。多年之后,朱维明写了一篇名为《在战火中涅槃》的文章,细数了这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版画家:林夫,万湜思,项荒途……这些版画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朱维明的创作。

    1999年,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60年,朱维明完成了他的同名版画作品,从构思到创作花了一年。

    第一幅《黄河船夫曲》,描绘的是在排山倒海、波涛汹涌的激流里,一艘方形的渡船出现在画面的最顶部,与一泻千里的水流形成对比,用铺天盖地的水、激流和漩涡衬托出人的力量和团结一心的搏战精神。

    第二幅《黄河颂》采用了中国山水立轴三段式的构图,山分八面,石有三方,展现黄河和黄土高原的雄姿。气势恢宏的崇山峻岭,象征着崇高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黄水谣》,以虚代实,将飞流直下的瀑布置于画的中心,表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神采,将期间的沧桑交由观者自行寻味。

    第四幅《黄河对口曲》,陈述的是家园失落的遭际。画面里,九曲黄河万里沙,河面银光似雪,远处长城逶迤,归雁成行,视觉的中心处,一艘孤舟与老乡的剪影,似将歌中情景还原了出来。

    第五幅《黄河怨》,北风呼啸,阴云囤积,凄风激水,黑云带雨。黄河沿岸,被侮辱压迫的妇人跪在地上,看不到脸,但在被大片的黑云压城的紧迫感,让人仿佛听到了妇人的控诉与呐喊。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