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毛大伯又来报喜!送水工杨印军在杭州买了二手房落了户

26.01.2017  19:12

 

昨天下午,送水工杨印军一家都在青年路的送水站忙碌。 记者 朱丹阳 摄

昨天8:50,毛大伯给快报官方微信发来消息:去年快报报道过春节不回家过年的送水工杨印军,他今年依然不回去过年。现在帮工走了,只剩他们夫妻俩在送水。杨印军爱人说,送水站生意现在好多了,去年终于存足钱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二手房,全家人还在杭州落了户。

2016年春节前后,快报曾两次报道杨印军送水的故事,也都是杨印军的邻居毛大伯爆的料。昨天中午,我在杭州青年路小区再次见到了杨印军一家人,毛大伯也正好在那里玩。

杨印军刚送完一趟水回来,一米八的个子,一年不见,更显精神了。他48岁,山东曲阜人,曾是一名侦察兵,后承包下青年路小区送水站,每天送水,已经连续十年没回家过年了。

杨印军单凭一辆简陋的电瓶车送水。电瓶车一次能装10桶水,后面装了框架,撑死能放8桶。还有两桶就夹在他的胸前和胯下。每次都是他老婆史大姐帮忙把最后一桶水塞到他胸前。

史大姐比杨印军矮得多,为人热忱,笑嘻嘻请我进屋坐。这间屋子其实是一间半屋半棚的简易房,墙上挂了两个镜框,里面是装裱过的都市快报对送水工杨印军的报道(2016年2月4日《杨印军,山东曲阜人 青年路送水工 爸妈,我做这点小生意 实在走不开 望二老理解》;2016年2月16日《为人好,大家都乐意照顾你生意!青年路热心送水站老板杨印军春节忙疯了》)。镜框边挂一个条幅,两个字:拼搏。大字下有几行小字:攻城莫怕坚,攻书莫怕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屋里低矮狭窄又昏暗,最终我们还是站到了外面说话。

这间屋子在青年路社区西大门进门口,面积七八平方米,水桶全堆在外面,之前,这里住着杨印军夫妇和一双儿女。屋子隔了两层,上层睡觉,下层做饭、写作业、接电话……如果老人从家乡过来,就更为难了。

我们常年不回家过年,老人会过来看我们,来过好几次了,也睡这里,临时搭个床。有一次待了一个月,还是夏天……我们都很愧疚,没有家,太委屈老人孩子了……现在总算好了。”史大姐说。

杨印军夫妇在杭州打拼22年,去年5月,终于在朝晖七区买下一套57平方米的房子,一次性付款80多万元,买完即落户杭州。

史大姐说,快报报道了他们家的故事后,他们做了个决定,要在杭州扎根,买房,把老人都接过来住。买房的钱是他们20多年打拼的全部积蓄。她说,能让老人孩子过上好日子,自己不再愧疚,再苦再累也值。

昨天下午4点,杨印军夫妇忙着送水,派女儿小杨带我们去新房参观。毛大伯也饶有兴致要一起去看看。

新家两室一厅,在朝晖七区的顶楼,家已布置一新。

厨房里有一只杀白鸡,他们晚上要弄个爆炒鸡肉吃。客厅摆了红木沙发,女儿小杨说沙发是毛大伯送的。

毛大伯很客气,“那天我女儿买了新沙发,旧沙发不要了,我搬不动,叫杨印军帮忙,他放下饭碗就来帮忙。我把旧沙发给他了。

新房卧室有一张2米见方的大床,看去很新,“不是买的,是一个邻居老奶奶送的,奶奶买了新床,旧床就送我们了。”小杨说。

小杨说,这次搬家他们只买了一张新桌子、一台油烟机,很多东西都是青年路的邻居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