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500多篇河道日记的老胡 愿望是早日封笔

08.06.2016  16:37

  “6月3日,5:40,天阴。水位露出2又1/4石块。水流动。近江桥—华家桥河段水清,河面无垃圾。市场桥(杭州礼品城附近)东南岸绿化带有几棵野李子树,从树上掉下很多野李子,散了一段行步道。”胡福庆像往常一样,在他的黑笔记本上,记下这一段河道日记。从2015年1月1日开始至今(6月3日),这样的新开河观察日记,他已经写了520篇。

  从发黑发臭到变清变好,胡福庆见证了新开河的变迁。他说,河道日记越记越少了,说明水越来越好了。“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记了,也意味着河道的问题没有了,这是最理想的事情了!”

  胡福庆今年70岁,在新开河边土生土长,新开河伴了他70年。

  “这条河,我很有感情。”在胡福庆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新开河弯弯曲曲,清澈见底,周边还有很多水塘。彼时,这里是近江村,大家在水塘里洗菜淘米,游泳摸鱼。

  “1999年的时候,河道改造,两边弄好了驳坎。边上的市民小广场是2002年造好的。”新开河的变化,胡福庆如数家珍。

  城市在飞速发展,新开河周边的居民越来越多,新开河里的淤泥也越积越厚,河面上经常有污泥块、垃圾。“那个时候,河水很脏很臭。尤其是黄梅天,那个味道重啊!”每次路过,胡福庆心里又着急又难过。

  2014年底时,新开河边竖起了整治的公告。胡福庆他想,自己要做点什么。“河水今天怎么样?昨天怎么样?嘴里说说缺少数据,我就想能不能记一段时间的河道观察日记?”

  沿着新开河,从近江桥到华家桥,单程700多米的路段,胡福庆每天早晚会“巡河”两次。

  “主要看水位高低、水质好坏、河面的洁净度如何、是否充氧、有无排放污染物、有没有影响水体的行为。”这些内容,胡福庆会一一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则反映到望江街道和区里的治水办。

  2015年春节后,新开河全河道进行了清淤。“先把水抽干了,再进行清淤,水质明显好了。”

  每天治理的进展,胡福庆悉数记录。工程告一段落,上城区治水办邀居民参与验收。胡福庆自制了一根长竹竿测量淤泥厚度。几天测下来,胡福庆发现河中央淤泥清得干净,但河道两侧的边角上,还有一些小石块和垃圾。他把问题告诉了河长,很快,施工单位就来返工了,挖土机再次开进来,把边边角角都重新挖过。

  4月25日,胡福庆在甘王桥附近发现一条沉船,是去年清淤时留下的。“跟街道反映后,第二天就看到在捞船了。”

  最近这段时间,时不时有人来钓鱼。“我讲了后,街道城管就派人来看,以后再没人来钓鱼了。”胡福庆说,相关部门处理速度很快,让他很欣慰。现在,胡大伯还被望江街道聘为了河道民间监督员。

  在胡福庆的河道观察日记里,可以看到这一年多来新开河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10月,上城区新开河等五条河的水质,全部稳定在IV类水质,有时还达到III类水质。在胡福庆的河道日记里,“水清”两字也越来越频繁。

  胡福庆做了一个统计,今年1月1日到5月31日共152天,其中河道清的是120天,有些天水浑或呈浅黄色,主要是雨比较大。

  河里,还有了“新情况”。1月6日,喷气管放入了河道;4月8日,河面开始喷水;4月9日,开始栽种水生植物。这是新开河最新启动的生态治理二期工程——埋设复氧曝气管线为水体加氧和安装浮岛无土栽培植物。甘王桥附近,还新装上了电子显示屏,监控河道的污染。

  每天胡福庆的两次“巡河”,都会“顺便”捡河道和行步道上的垃圾。他用钓鱼竿自制了一个可伸缩的“钩子”,可以方便地勾到附近水面的垃圾。

  “河治得那么好,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来爱护新开河。”胡福庆说,他做的是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新开河,“用清澈的河水、干净的河来迎接G20和亚运会。”(通讯员 许剑群 郑英捷 记者 金丹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