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50多年水下古城揭开面纱 文渊狮城近日开园

04.06.2016  12:20

这两天,一则有关千岛湖“水下古城”近日将重见天日的报道刷屏朋友圈。古城的名字叫“狮城”,水下依然有无数精美建筑,包括大量民房、砖雕和石刻。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如果是,淳安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些深淹水下30米的建筑“”出水面?水下古城现在是否依然完好?我们有没有机会去一睹真容?

千岛湖水下古城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的神秘,引得人们生出无限向往……

古城沉睡数十年

三套展示方案一一被否

千岛湖“水下古城”真的要重见天日?钱报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一次的水下古城“现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看到古城,而是对水下古城的一种原生景象再现——6月9日,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文渊狮城”将开园,它是按照水下古城的建筑风格、样式复制上岸的。

一个水下古城的“复制品”,让在千岛湖水中沉睡的两座古城再次浮出水面。

千岛湖下其实藏着两座千年的古城:分别叫贺城、狮城。1959年,为了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狮城、贺城两座古城,以及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都沉入了千岛湖底。

如何展示水底古城,当地政府至少做过三次大的尝试。

第一次尝试是潜水艇。投资近4000万的观光潜水艇在2004年建造完工。但因为国内没有“潜水艇在内湖潜水”的相关先例和管理细则,潜艇最终没被批准下水。

第二个方案是“放城出水”。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水电站开闸放水,把水位降低30米,这样水底古城的大部分建筑可以“”出水面。但是,常年浸在水中的建筑很可能会瞬间倒塌,千岛湖的环湖生态也面临破坏。

第三个方案同样也是“国内唯一”——建造“阿基米德桥”,游客通过悬浮在水中的透明隧道参观古城。2010年,千岛湖也进行了专项学术研讨会,但因技术原因而搁置。

水下探秘揭开古城面纱

不少民房依然完好如初

尽管这些年来让人们和水下古城亲密接触没能成功,但通过水下探查活动,我们还是触摸到了在水中沉睡了50多年的那两座古城。

目光转移到15年前——2001年,有几名潜水员,在征得淳安政府部门的同意后下水探秘。他们选择的点就是狮城(遂安县城)。下水和出水的时间间隔大概只有30分钟,但潜水员找到了规模宏大的城墙,甚至还捡到了刻有“民国二十三年”、“县长张宝琛”字样的砖头。

随后几年,千岛湖还有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水下探查活动,工作人员在水下发现了更多建筑,包括完好如初的民房、耸立不倒的牌坊,还有状元台、新安会馆、方氏宗祠……

这是一个被保存良好的水下古城,狮城内依然有数量不少的民房,雕栏玉琢……潜水员说,水下古城有一座拱形门依然可以开关,门上还有铆钉和铁环,另外还有雕刻着“光绪十五年制”的瓦片……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鲍亚飞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