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杭州336公里外的江西上饶 有个通用语言是“杭州话”的铁路新村

18.06.2019  16:11

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黄煜轩 文/摄 通讯员 徐旭辉 吴浩存

部分已进行改造的上饶铁路新村全景

从城站火车站踏上一列南行的火车,它跨过钱塘江,沿着浙赣线一路南行,经过了山田相间的金衢盆地,跨过浙赣边界,在336公里外的上饶停下了。

这座被誉为“江西东大门”的城市,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沪昆高铁和京福高铁在此交汇,使上饶火车站成为中国首座“十字”交叉、垂直骑跨式高铁枢纽站。

几天前,当我随着庞大的人流,走出上饶站的出站口,耳边传来的却是熟悉的乡音——杭州话。出站口旁,两位正在维持秩序的铁路工作人员用我最熟悉的杭州话谈论着工作。这让我既亲切又惊讶,便上去问道:“你们说杭州话,是杭州人吗?来这里工作?

两位工作人员笑了笑,说:“我们不是杭州人,讲的也不是杭州话,是一种只属于我们上饶的‘怪话’……

上饶有个“铁路新村

这里的人讲“杭州话

形成了一个“小杭州

在上饶火车站经营一家副食品店的上饶市民老朱也插话说,刚才我听到的就是当地一种叫“怪话”的方言。

这种话和上饶话几乎完全不一样,我们都不太懂,但是听起来又很好听,我们小时候听到有人会讲这种‘怪话’,都很羡慕的。”老朱告诉我,还记得在他小时候,上饶城外铁路边的荒山上来了一大群人,将“怪话”带到了这里。后来,大家都称这群人为“铁路上的(人)”。

这座“荒山”,就是现在的上饶“铁路新村”所在地。说是“新村”,规模不小,堪比一个小镇。

家住铁路新村三路的曹淑英说的就是这种“怪话”。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她,顶着一头浓密的白发,穿着一件白色衬衫,显得非常精神,衬衫上的小熊图案又让人觉得这位慈祥的奶奶有些可爱。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家中,用“怪话”和另一位奶奶拉家常。我仔细听了一会儿,发现这种被称为“怪话”的方言,和杭州话仅有一些语调上的差别,有点普通话,如果要形容的话,或许可以认为是一种“更接近于普通话版的杭州话”。

曹老师是杭州来的老师,我们都喜欢来她家找她说话。”这位奶奶说。

得知我来自杭州,曹淑英张嘴就是一口正宗的杭州话:“我是杭州人,我来到上饶60多年了,我想杭州,我想我的家。”这时,她的口音不再是“怪话”,“我本来在萧山铁路小学教书,上世纪50年代初调来上饶教书,就一直在这里生活下来,没有离开过这里……

说起当年离开杭州,刚刚来到上饶的情景,她记忆犹新。

以前,上饶是个很小的城市,比杭州小很多,城里就在江边,铁路边最早都是荒地和水塘,只有一点点矮房子是铁路人造的,居住条件很差,我刚来就只能住在学校里,到了1957年才搬进自己的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