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两位外教每周打飞的来和小朋友们约会

22.10.2014  19:32
              这个学期,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一年级的孩子们开了一门极具颠覆性的科学课。它不像传统的科学课那么“一本正经”,取而代之的,是吹泡泡、配彩色药水等好玩的游戏和天南地北包罗万象的“十万个为什么”。
  每个周三和周四,两位科学外教会“打飞的”到杭州,穿上工作服“白大褂”,和小朋友们来一场科学的约会。
              从一只寄居蟹引出一场关于海岸线生物的讨论
  周三下午三点,两位老师——一位外教和一位香港助理老师(另有一组老师上另外一班),披上了白大褂,抱着几个大小盒子走进一(2)班的教室。
  外教丹尼尔神秘兮兮地从箱子里找出一个“小东西”。
  这有个贝壳般硬壳的“小东西”马上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
  “这是什么啊?”“是蜗牛吗?”“应该是贝壳吧!”“我觉得是龙虾!”小朋友们马上冲到讲台旁盯着它,开始七嘴八舌讨论。
  “啊!动起来了,吓死了!
  丹尼尔笑嘻嘻地说:“这是一个寄居蟹。一会你们可以更近地观察它!
  这节科学课的主题是“海岸线生物”。丹尼尔边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一张张图片,边教孩子们几个英文词:Habitat  栖息地、Mangroves红树林、Ghost  Crab沙蟹、Hermit  Crab寄居蟹、Sea  Turtle海龟、Exoskeleton外骨骼。
  在助理老师的翻译协助下,丹尼尔和小朋友们很快乐地聊着单词的意思以及延伸出的话题。
  比如红树林里的植物是什么样的?海龟有多大?能活多久?
  小朋友各种答案都有,又不断有人举手:“我有问题!我有问题!”丹尼尔都一一停下来,耐心地解答。看到潮水的图片,有孩子激动地叫:“我们钱塘江就有潮水哦!
  教室里的气氛很是轻松欢乐,每个小朋友和老师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讨论完毕,助教老师拿来一刀彩纸,枚红色、蓝色、橙色、黄色,每个小朋友都可以选一张喜欢的彩纸。然后,道具盒里的各种“神秘道具”出动,都是各种动物的剪纸——银鸥、鼹蟹、沙蚤、海星等等,还有晒干的树叶。
  “有些动植物只生活在水里,有些水、陆都能生活,有些生活在水里和天上,有些则只在陆地上。你们觉得这些生物是生活在哪里?可以贴在彩纸上!
  做一份自己的海岸线生物分类记录,就是这堂科学课的作业。
  下课了,小朋友们都开心地把自己的漂亮记录纸晾在教室里,然后继续兴致勃勃地跑到讲台上和丹尼尔边观察边讨论那只好玩的“小东西”——寄居蟹。
              比掌握多少知识点更重要的
              是拥有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2001年实施小学科学新课标后,小学阶段从三年级才开设科学课。但很多学校,已经尝试各种方式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去年引入美国的STC教材(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简称STC,是目前唯一一套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中小学科学教材),尝试了很多超好玩的科学课,比如经典的《比,量身高》。
  这堂科学课,孩子们是“”着上课的。让孩子们躺在白纸上,画自己的身形,然后剪下图案,比较身高和体形。用这种好玩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尺子的发明过程,领会到标准、测量、比较等科学思想。
  今年,学校在一年级引进了香港的科学教育团队science  workshop,请来外教老师给学生上课。  science  workshop作为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一年级国际人课程的其中一部分,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科学课由一位外教、一位香港助理老师和一位学校老师合作完成,而且很“小班化”,把一个班三十来个学生分成AB两组。而且,科学课使用全英文教学,中文作为第二授课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
  学校的科学老师童骏君说,外教老师带来的科学课也引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思考。
  “国外的科学课并不强调孩子在课上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让每个人都把原先积累的知识呈现,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其实在低段教学中,不需要人为把目标定得很高,对孩子们来说,科学课应该是一个很快乐的体验过程。”但在这个体验过程中,渗透着很多科学的理念,比如做一个生物的分类图,就是“科学记录”习惯的培养,再比如科学提问的方式、互相合作的愿望,都是很重要的“科学基本素养”。
  童老师说,科学课难上,困难之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材料,而外教老师,带来的材料五花八门,而且总是引入各种最新的材料。比如拿柠檬酸和小苏打,让孩子们玩吹气球。比如拿来N种瓶瓶罐罐,让孩子们配五颜六色的魔术药水。
  外教老师让孩子们动手尝试,但不去给每个孩子下判断,比如生物分类的作业,老师是不会来说你分得对不对,而是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动手、实践。
  “我们的课堂鼓励孩子成为好学,具有观察力,有创意和具有分析力的人。我们会培养孩子热爱思考、热爱探索、热爱学习的习惯,而这种思想会不断传承。”童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