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市街民居等7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通过专家审查

31.03.2016  18:15

  杭城的历史建筑散落在大街小巷,它们凭借着独有的建筑风貌以及特色构件,一次次地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为保护历史建筑,杭州积极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的编制工作。近日,马市街民居、西华大楼等7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通过了专家审查。
  近年来,杭州积极开展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针对年代不一,建筑材料、结构不同的历史建筑,为它们量身定制专属“使用手册”,即《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旨在规范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后续管理,是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量身定做的一份技术指导“说明书”,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细致地记录每处历史建筑的特色风貌,将为今后制定审核修缮方案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市历保中心在总结试点编制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与专业设计单位联合组成编制小组,通过现场踏勘、讨论研究、编写修改,按照“一处一册”的编排形式,完成了省庐、锅子弄34号、仁和路2号浙江矿业公司旧址、奎垣巷13号建筑等多处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编制工作。
  据介绍,马市街民居、西华大楼等7处历史建筑,它们风格迥异,类型多样,有的是独立住宅,有的是商业建筑,有的是传统民居,有的是办公建筑。如马市街民居为一处19世纪60年代的中西合璧式的住宅建筑,建筑的门窗、腰线、铁艺栏杆、木挂落、木楼梯及内部颇具西式风格的壁炉、吊顶等建筑装饰中西融合,具有较好的史证价值;西华大楼为一幢七层框架结构建筑,为解放前杭州的最高建筑,是杭州井亭桥官巷口一带的标志性建筑,俗称“七重天”;安家塘8至12号建筑、龙井路190、191号建筑等4处均为传统民居,小青瓦屋面、木牌窗、木排门等的做法均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潮流和艺术水平;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历史建筑外立面风格简洁,三段式的外立面做法及檐下通风孔留有的“五星”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