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年将新增18处人行过街设施

28.08.2015  16:49
  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车不分道。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时,车本来就多,如果再遇上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和非机动车,等两三个灯次是家常便饭了。因此,这几年杭州一直在加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力度,在快速路、主次干道人流量大的堵点,“上天入地”让人车分道。
  今年,杭州计划全年建成18处过街设施,其中6个分布在杭城主要堵点路口,其余12个是结合地铁站设置的。眼下,时间已经过半了,任务完成得怎样了呢?8月27日,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消息:目前已经建成15处人行过街设施,其余3处也处于收尾阶段。
  这些已建成和未建成的人行过街设施都在哪儿,一起去看看吧。
  
   已投入使用的人行过街设施:
   文一路保俶北路过街地道
  2013年底德胜高架贯通后,文一路保俶北路交叉口曾是杭城交通最拥堵的路口之一。为了缓解堵情,所以城建部门打算在这个路口建一条过街地道,去年初开工,今年4月30日建成并开通。
  据了解,文一路保俶北路过街地道总长约177.3m,平面总体呈“Z”字形。地道设有两个出入口,其中,西北角的出入口位于文一路华海园前,东南角的出入口位于文一路规划人行道上。
  地道设计非常人性化,除了上下电梯外,还增设了自行车推行通道。自行车道及人行楼梯的面层材料,都采用环保再生料彩色沥青颗粒,鹅黄色的地面,温暖而醒目。走在地面上,像踏在塑胶跑道一般,微微有些弹性,它更重要的好处是防滑又耐磨。
  该地道建成后,德胜高架西落地的车辆不用再受红绿灯干扰,可一路往西到教工路口。同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的冲突也大大缓解了。
  
   城站火车站南北两座天桥
  今年春运前,城站广场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老城站焕然一新。但城站广场南北两侧人车混杂现象依旧严重。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去年12月,城建部门在红楼大酒店和西湖饭店门口开始建造两座天桥,今年5月1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天桥结构造型轻盈,外部用铝板包装,并配有夜景照明。投入使用后,到二楼乘车的乘客,不用经过路面,可以直接在路口通过扶梯上二楼,方便旅客购票乘车,同时起到交通疏导分流的功能。
  
   即将投入使用的人行过街设施:
  秋涛路上新增两座天桥
  配合秋涛南路提升完善工程(秋石四期),城建部门在秋涛路甬江路口、东宝路口新建了两座人行天桥。
  其中,秋涛路甬江路人行天桥呈“”字形,上部结构均采用铝合金桁架结构。天桥在交叉口的东北、东南及西南角均布置一对上下行自动扶梯和一座铝合金人行楼梯。
  秋涛路东宝路人行天桥呈“”字形,主桥采用铝合金桁架梁结构。在天桥东北角、西南角各设一对上下行自动扶梯,在东南角、西北角各设一座铝合金结构的人行楼梯。开通后将解决道路两侧以及汽车南站的行人过街问题。
  这两座天桥已在今年7月底完成主体建设、电梯安装,目前正在进行通电调试、电梯特种设备验收、预验收准备工作等,在9月底前完成预验收,管理单位接收管理后开通使用。
  
   吉鸿路/潘家路人行过街天桥
  三墩板块有个金地自在城小区,因为小区门有一条快速路——杭长高速公路延伸线工程(吉鸿路),东西两个组团的居民出行就被隔断了。
  为此,城建部门在潘家路和吉鸿路交叉口建了一座人行过街天桥。如此一来,金地自在城居民就能方便、安全地跨过快速路。
  据了解,这座天桥横跨吉鸿路,呈东西向“一字形”布置,两侧各设置一对上下行自动扶梯及人行楼梯,同时,考虑到无障碍通行需求,两侧还分别设置了一台垂直电梯。
  预计,天桥在9月10日前全部完成工程扫尾工作,具备开通条件。
  
   地铁站配套过街有12处
  除了主次干道上新建过街设施,还有12处分布在地铁4号线首通段以及地铁1号线下沙段,主要方便行人过街进出地铁。
  其中,结合地铁4号线,已经开通了近江站、城星路站、市民中心站、江锦站、钱江路站、景芳站、新塘站、新风站、彭埠站这9个地道。
  剩余的地铁1号线下沙段包括文海南路站地道、云水站地道和江滨站。根据计划,将于今年年底与地铁站点同步开通。(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