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堰头小学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民族团结教育探索

23.02.2016  21:14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被誉为“中国五金之都”,五金文化带来了各个民族的“新永康人”。堰头小学地属永康经济开发区,成为典型的输入性少数民族子女的学校,99.2%的学生是外来建设者子女,来自16个省份,来自侗族、白族、布依、彝族、仫佬族等20来个少数民族地。由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使得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切实尊重差异,让民族花朵实现彼此间的认同、接纳、欣赏、融合”,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在不断探索中,衍生了“民族融合教育”的理念,以“民族文化”滋养育人,让孩子们落地生花,在异地他乡绚丽绽放。

(一)“一墙一廊一窗一操”----实现民族文化进校园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把民族文化的基因深深嵌在学生脑子里。我校在操场的四周,绘制了一条长达300来米的民族文化墙,展示出中国56个民族风情;在餐厅布置了一条“舌尖上的民族美食”文化长廊;一排民族文化宣传窗,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校园氛围,让民族特色文化每天陪伴民族花朵的身边,浸润孩子的成长。

少先队整合了藏族、白族、土家族、彝族、苗族、布衣族等六个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编排了独具风味的“民族操”,取代了传统的课间操。每天,学生伴着各民族经典音乐起舞,满是动静结合的诗意。

(二)“五团两教材”----实现民族文化进课堂

学生以才艺展现自己的民族特色,教师以艺术为突破口,引领孩子们融入校园民族团结大家庭。孩子们可能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但他们都有相同的音乐、舞蹈天分,为他们提供平台、展示才艺,赋予了他们由内至外的自信,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接纳外来民族的文化,艺术因此成为了连结学生的纽带。

我校成立五个民族艺术团,即“七彩民族合唱团”、“民族舞蹈团”、“葫芦丝民族乐器团”、“巴乌民族乐器团” 、“京堂鼓乐团”。我校的“民族舞蹈团”、“七彩民族合唱团”、先后参加了“第四届新永康人艺术节”、 “丽州之夏”广场纳凉晚会、 “第六届农村文化艺术节” 等演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015年,我校“民族舞蹈团”120名队员登上了永康人自己的春晚“华溪春潮”的舞台。在永康市共青团组织的“鼓乐队”大赛中,我校“京堂鼓乐团”荣获一等奖。 “巴乌民族乐器团”获永康市中小学生课堂器乐大赛一等奖……民族花朵在学习、表演过程中,体验与传承民族文化。

我校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所彰显的教育价值贯穿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多元民族文化的学习,形成和睦共生、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共建美好堰小。开发了两套民族文化校本教材,低段版《民族文化知多少》、高段版《民族文化大融合》,每周一节的“民族文化课”,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孩子们可以开心地徜徉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大观园里。

(三)一年一届民族文化周——绽放不同民族的精彩

民族文化周是堰头小学一年一度的盛会。本着“让不同的民族绽放出同样的精彩”为主题,2012年起,至今已举办了四届。首届民族文化周,以传播民族服装文化,方言文化为主题。第二届民族文化周,以传播“节日文化”为主题,民族花朵选最喜欢的少数民族节日,设计并亲身体验了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节日;第三届民族文化周,以传播“经典舞蹈文化,民族乐器文化”主题,通过“民族乐器T台秀”、“各民族的特色舞蹈”展示,如白族的《喜庆采春》、土家族的《摆手舞》、彝族的《甘嫫阿妞》、布依族的《绣花调》、苗族的《醉苗乡》做到家长、教师、学生齐上阵……第四届民族文化周,以传播“民族美食文化”为主题。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共同体验不同民族带来的不一样的风情。

每届开幕式结束后,各年级都花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开展民俗活动。2013年的第三届民族文化周上,同学们穿上傣族服装泼水过节;在彝族的篝火晚会上,陪伴漫天的星空……欣赏来自不同民族的服装、饮食、文化、风俗,遨游于多民族文化的绚丽世界之中。

(四)少数民族家长工作坊——搭起家校融合之桥

学校和家庭融合是堰头小学一直倡导的深度“民族融合教育”理念。我校成立“少数民族家长工作坊”,编写《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手册》、《争当阳光民族花朵》等校本教材,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课”、“阳光家长论坛”,创设 “少数民族家长博客”、“少数民族家长QQ群”等网络平台,帮助家长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要,传递关怀,促成亲子间的和谐融洽关系,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及能力,力争让每一位“民族花朵”的人格健全。

(五)“科研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围绕“民族融合教育”,以浙江省重点课题《让民族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小学外来建设者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国家教育部子课题、浙江省重点课题、金华市级课题、永康市级课题的四级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10多个课题的研究,通过科研引领,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外来建设者子女民族融合教育特色,让“民族融合教育”成为我校的一个靓丽品牌!

(六)不同文化凝聚成同一股力量,共建民族团结繁荣大家庭

堰头小学通过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美与特,在多元文化里,堰头小学民族花朵绚丽绽放,体现了“小学校、大家庭”,“小堰小、大中国”的融合繁荣的景象。让多彩民族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让各族花朵和谐相处,凝聚成同一股力量。

在堰头小学,外来学生不姓“”,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民族花朵”,孩子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我是民族花朵,我很优秀”。在堰头小学,老师们通过“民族融合教育”,把每个班级、不同的民族凝聚成同一股力量,共建民族团结繁荣大家庭,让孩子充分发挥特长,培养自信,拥有愉快的童年,他们的父母因此更安心地奋斗在异乡,为建设“两美永康”做更大贡献,愿意花更多时间关心孩子成长,与孩子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短时间内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堰头小学的民族花朵们,其实是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缩影。他们如候鸟般迁徙,没有心灵的归属,但堰头小学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像这样典型的输入性少数民族子女的学校,经济发达地区有诸多存在,众多民族汇合在一起,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孩子共学、共乐的育人环境。

学校还需主动担负起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职责,注重教师的培训,努力学习吸取各民族文化,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以民族团结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的学校、家庭、社区、企业,要齐心合力致力于形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体,创新“全域化”交流交融机制,构筑常态的长效融合大平台,将城市民族工作全覆盖,让各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