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创新形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的“台州模式”

26.08.2016  17:03

  台州市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经济文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坚持实践创新与制度设计互融互促,积极探索政府购买企业管理运营、扶持培优民间文化团体、推动社会力量建设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等做法,多维度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进程,形成了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参与踊跃、发展活力倍增、人民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一是政府委托、社团运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乡镇综合文化站或文化礼堂的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打包委托给社会组织或文创企业,由社会力量全权承担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把文化站的主要职能转移到确定目标、编制计划、实施指导、强化监督等方面,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以玉环县楚门镇为例,将镇属文化站整体委托给业内资质优良的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运营管理,服务范围涵盖了文艺培训、文化展览、社团培育、志愿者发展、居民服务、社区重建及群众需求调查研究等等。运营两年来,成效十分明显,仅在文化站内就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2次,举办免费培训、展览等60多期(次),服务3万余人次,培育文艺团队26支,发展文化志愿者500余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项目和质量都有了新的提升,有力地撬动和推进了乡镇整体公共文化建设。

  二是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模式。改变政府包办的做法,重点扶持培优民间文化团体,以政府引导或奖励形式,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礼堂的部分重大文化活动、品牌文化项目建设改为委托生产或购买服务,吸引民间资本、公益团队等社会力量进入文化服务领域。比如,玉环县以每场补贴8000元的方式委托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楚洲文化艺术团,每年下村为群众提供演出,打造“百姓看戏、政府买单”的文化服务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比如,路桥区在农村文化礼堂运营管理中,着力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组建文化礼堂服务团,以“明确要求、适当购买、自愿参与”的形式,开展承包服务,规定团队严格按照文化礼堂服务标准,认真组织主题宣传、礼仪讲座、艺术培训、观摩交流等文化活动,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互动交流、心理沟通。在丰富文化礼堂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群体才智,为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出谋划策,既增强了社会文化群体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水平和运行服务效能。

  三是产业融合、协同共赢模式。着眼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社会化主体生长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理念,注重内生活力的激发,探索推动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支持、帮助镇域内村(社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以温岭市横峰街道文化站为例,在政府控股、监督下,该镇积极鼓励、引导本地文艺骨干组建金三角文化发展公司,投资建设镇综合文化站大楼,全面配置文化站功能,开设多功能厅、图书室、培训教室和共享工程活动室,定期开展文化项目免费培训,为群众文艺团队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等。目前该文化站已形成了以街道文化站为“中心”、金三角文化发展公司和横峰文化体育联合会为“两翼”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通过“文化站+文化礼堂”、“文化站+学校”和“文化站+协会”等形式,举办排舞、锣鼓、太极拳等文体培训35期,培训5000余人次;开展“站校合作”公益文体艺术培训进校园活动95次,参与32160人次,定期组织的“周末戏迷会”先后吸引上海、福建、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及台州各地近500多位戏迷参演互动,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异质化文化服务需求,弥补了政府在供给对接等方面的短板。同时,金三角文化发展公司也实现资产升值,年均收入26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绿道”。

  四是项目对接、多元发展模式。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礼堂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引进社会组织或文创企业开展运营管理,明确权责内容,规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数量,并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对购买的服务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资金给付、合同续订挂钩,推动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路桥区新桥镇金大田村,以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对文化艺术创作者三年内免费提供场地,吸引其入驻开设工作室,形成了集“扶雅书院、陶艺坊、砂画工作室、微电影工作室”等于一体的文创基地,并结合当地特点,走上了人文乡村的“文创”之路,形成了“文化礼堂+乡村旅游”的模式,不仅聚集了本村村民的人气,更吸引了周边县(市、区)许多游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有效激发了基层文化阵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