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本土教师力量 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纵深发展
据统计,现在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全球汉语学习者达到1亿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已经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瓶颈。由孔子学院主导,提高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是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汉语国际教育落地生根的根本保障。
推动汉语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落地
由孔子学院主导,所在的大学开设学历学位课程,实现汉语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完善汉语相关专业的学历体系是解决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孔子学院推动所在大学依托的相关院系(外国语学院等),增加汉语课程的比重或分量,由选修课转为必修课,开设专业汉语课程,提高汉语课程的影响力。其次,联合相关院系向所在的大学以及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开设汉语相关专业的专科、本科学历教育,专业名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再次,在开设汉语相关专业专科、本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请开设汉语专业研究生课程,完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
如果说在中国留学取得学历学位的学生是各国本土师资的先头部队,那么国外大学依托孔子学院培养的汉语专业学生就是本土师资的常规部队。本土汉语教师的主体应该是以其国内培养的常规部队为主。目前已有部分国家的大学在孔子学院推动下设立了汉语相关专业。推进学历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后续师资,以逐步满足汉语教学全面覆盖中小学之后的师资需求。
实现汉语教学
在教育体系中全覆盖
由孔子学院协调各方,尤其是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实现全面覆盖孔子学院所在国的教育体系。把中小学生作为本土汉语教师的储备力量来培养,是有效提高本土师资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保障。
如果在学前阶段或小学阶段就开设汉语课程,这批学生进入中学前就可以有较好的汉语基础,完成中学阶段学习时学生就可以达到HSK(汉语水平考试)/HSK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相应的等级水平。这些学生毕业后既可以攻读其国内大学的汉语相关专业,也可以申请到中国攻读汉语相关专业本科。这些学生十余年汉语学下来之后做汉语教师,将会是既懂中国文化,又懂汉语教学,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汉语通”人才。
据最新统计,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开设扩大了汉语的影响力。截至2019年6月,全球共有1129个孔子课堂,大多数孔子课堂分布在中小学。这为汉语课程覆盖整个教育体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经过两三个周期的学习,优秀本土汉语教师的数量将会很可观,质量也会得到保障,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随之进入良性循环。
开展本土汉语教师常规培训
目前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主要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委托国内部分高校开展,“本土教师来华培训项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土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该项目有三点不足:培训时间上,一般只能安排在比较长的假期,时间跨度大且连续性不强;培训规模上,不能满足所有有意愿的本土汉语教师赴华参加;培训经费上,来华培训的花费,包括往返交通、教学环节、食宿以及文化考察等项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截至2019年6月,全球共有155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孔子学院539所。把各国孔子学院作为其所在国(所在区域)本土汉语教师常规培训基地,是解决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问题的有效举措。各国孔子学院承担常规培训有诸多优势:首先,这些国家国内假期重合度高,培训时间自由;其次,分散培训,其规模不受限制;再次,可以有效降低培训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各国孔子学院可以推荐有强烈学习意愿的优秀本土汉语教师赴华参加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的研修班。这样一来,各国孔子学院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对本土师资的培训就可以形成恰当的分工,不仅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效率。
搭建高学历
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平台
各国孔子学院应该充分发挥其培养高学历本土师资的平台作用。培养方式可以由各国孔子学院协调,与中国的高校联合培养,比如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开展“1+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项目;也可以依托孔子学院或者在本土独立培养,比如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独立培养汉语专业博士;或者由孔子学院积极争取相关政策,选送有潜力有意愿传播中国文化的本土汉语教师到中国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帮助他们尽快成为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专家。
2019年3月,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通知,国务院学位办批复同意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增设汉语国际教育方向,以培养中外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将有效推动汉语国际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招生过程中适当招收符合条件的本土汉语教师,也将为培养高质量本土师资提供新的契机和着力点。
此外,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于2012年开始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为了缓解各国高学历本土汉语教师缺乏的问题,其中的“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也可以对汉语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作适当倾斜。
四项措施相辅相成,不仅能够提高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以及文化传播水平,还可以有效缓解并切实解决本土师资缺乏问题,让汉语国际教育早日落地生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洲语言政策与规划发展变革研究”(17BYY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西彬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