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良心

26.12.2014  10:06

最近看到《都市快报》与浙江档案馆合作推出的长篇故事,说的是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创始人梅滕更。文章详尽介绍了梅滕更在杭州四十几年殚精竭虑创办医院的经历,还配有梅滕更与小患者互相鞠躬的著名的图片。细细研读,过去岁月的景象浮现眼前,栩栩如生。读文章,第一感觉是倡导和回忆一种高雅人性的医患关系,一种职业精神。实际上,文章还透露出很多杭州城市发展的细节信息,显得格外有价值。

类似的文章,杭州日报副刊《城纪》栏目经常有。比如最近一篇关于南山路广福路的文章,介绍了曾经居住在南山路附近一群工程师的家世和故事,史料丰富,细节生动,真实地还原了一段历史,也缅怀了曾经为杭州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城纪》栏目,从城市的局部和纪实方式开始,经历过物理空间、地理信息的历史还原,逐步开始转向城市地理与人物命运结合的调查,信息量越来越丰富,是研究杭州历史极好的一个切入点。

很早以前我曾建议杭州某地方媒体,要厘清这座城市的历史信息,为后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一座漠视历史的城市,是不会有伟大未来的。

我的父亲,曾经负责浙江省地面文物保护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调查杭州城市的历史,当时的切入口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地面构筑物,这些构筑物都具有地标性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及极高的文物价值。他的工作量极大,细致、艰苦、且默默无闻。在这座城市,像他和他的同事那样为一个事业长期工作,不求闻达,鲜为人知的专家很多很多。

一座城市的发展,除了物质的累积,还有很多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去做有形无形的付出,有的能传承,有的无法传承。

有时从街上走过,看着与我擦肩而过、穿着老棉袄、拎着普通人造革袋子的老人,会想,也许他曾经就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权威,一个手握大权的官员,一个技术精湛的专家,也许,他们为杭州做出过极其重要的事情吧?

而梅滕更的精神,断层很多年后,又因为一篇文章和这座城市延续上了。

我想,城市发展的历史,离不开具体的人。一座有良心、不忘记历史的城市,才是有未来的城市。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新浪微博@王群力说杭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群力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