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城小学有三堂不太一样的课

10.06.2015  12:53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 4日下午,彩虹城小学四(4)班,孩子们正在上一堂国学经典课,背古文、学押韵、对对子,再配上清音爽朗的孩童诵读,听着还真让人有些陶醉。
  “看似一门简单的国学课,其实涵盖了历史、古文学等多门学科。”学校的赵晓娜老师说,国学课除了对拓宽知识面,培养孩子语感、韵律等方面有帮助外,还有更多生活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课与教学没有太多关系,但我们认为这是真正的成长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气质,以及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每周固定一堂40分钟的国学课,每天10分钟的晨读时间也是属于国学时间,高低年级的学生有时还会“走动”一下来“比武过招”。当然,这不是考试,它只是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式交流而已,“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温故而知新,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一种鼓励和传递”。
  “对孩子来说,晦涩的国学难免枯燥,但形式很重要,既要让他们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又不能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彩虹城小学校长张锡忠说,学校每年一次的语文节、读书节,这也是国学的大舞台,身着汉服诵读古文,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场表演。
  四年级学生陶醉古文时,一(3)班的小朋友则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故事妈妈”,她刚出现在教室门口,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
  萱萱妈妈是班上一位孩子的妈妈,也是孩子中间人气最旺的一位“家长老师”。这堂课,她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毛毛虫“破茧成蝶”的科普小故事,还准备了用蛋糕盘做成的蝴蝶手工,故事课刚讲完,孩子们兴奋地拿起画笔开始上色……
  “我在家里给自己的孩子也会上课,来到学校给44个孩子一起上,其实效果和氛围更好,孩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更高。”这位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年轻妈妈,现在自己经营着一个美术教学工作室,她也是彩虹城小学“妈妈教学团”里的大明星。
  在彩虹城小学,很多班级都有自己的妈妈教学团,她们每周都轮流给孩子们来上一堂自定主题的课,“家长们从事各行各业,有律师、有工人、有动物园饲养员……这些都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社会资源,他们的到来也让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林老师说。
  下午四点,四年级学生的另一堂课也开始了。课堂不在学校里,而是钱塘江边,他们的任务是在班主任苏峰的带领下徒步走完10公里——对孩子们而言,这是一项挑战——参加徒步的于子钧同学说,“从学校到四桥,以前坐妈妈的车经常经过这个地方,而今天我走过来了,说实话,真的有点累,但我和我们班的小伙伴都坚持到了最后。”张校长表示,“我们要的不只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