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开展学校减负工作常态性监测

15.04.2015  14:22

      下城区作为浙江省首批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具有下城特色的“高位均衡、轻负高质”区域教育发展之路。自2015年3月起,该区每季度对全区中小学开展减负工作常态性监测,努力形成用规则看守教育、用制度管理教育的良好机制,以确保减负真正落于实处。
      一是监测工具注重科学性。监测工具采取统一印刷、网上阅卷的方式,确保监测的保密性与高效性。监测内容包括学校课程实施、教师教学方式、师德师风情况及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压力、睡眠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情况、身心健康程度、师生关系以及对学校认同度等。
      二是监测样本注重随机性。目前,下城区有32所中小学,13位专职督学,划分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片区5个,每个片区配备专职督学2名、兼职督学4—8名、区公众教育督导员几十名。每次监测每个片区随机抽取2所学校,共10所学校进行监测。监测样本对象为3年级至9年级的学生,抽样方式为随机抽取每年级每班相关学号的学生,样本数量为每校100—150人。
      三是监测实施注重规范性。每次监测按照“形成方案—研制工具—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反馈、干预”等流程实施,确保监测实施的规范性。每所学校的监测实施者为3人,分别为督学责任区督学、兼职督学、区公众教育督导员,每次监测在校园公示栏及校园网公示监测人员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广泛接受学生及家长投诉。
      四是监测结果注重发展性。每次监测后均会科学分析监测数据,总结提炼学经验与特色,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监督。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将“减负工作”的推进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校长年度绩效考评之中,并在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中实施“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降星级制度,对监测中发现的典型违规行为予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