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垃圾,才有绿水青山 变废为宝,就是金山银山

02.11.2015  12:54

  上个周五,在杭州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上,召开的一场论坛,汇集了两岸四地以及来自海外的嘉宾。
  200多位来自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台湾中华环境工程学会、香港废物管理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以及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的嘉宾在天子岭上汇聚一堂,你一定很好奇他们谈论的主题是什么?
  那就是和天子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垃圾”。此次召开的论坛,便是2015海峡两岸四地固体废物管理论坛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第六届垃圾与文化论坛。从孔子的礼乐传道到欧洲的工业文明弊端,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到《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从打造两美浙江到天子岭静脉小镇初具雏形,专家学者们共议垃圾事,为破解城市垃圾难题,献言献策。
  
   世界上有多少新的东西,就有多少旧的东西
  杭州市环境集团董事长芦俊在本次论坛的开幕式上说道:“垃圾是城镇化付出的代价。”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与会的众多环境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认同。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说,世界上有多少新的东西,就有多少旧的东西。中国这些主要的大城市,可能都存在着垃圾围城的问题,甚至已经变成一个特大型的废弃物生产工厂。生态文明时代有别于工业文明时代,应该是合理生产、适度消费、循环利用的,我们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垃圾问题。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肖家保则将垃圾问题总结为三个字:海陆空。因为垃圾的问题是所有污染问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性的。如果垃圾问题解决不了,污水问题就解决不了,雾霾问题就解决不了。因此,所有的环境和污染问题必须要从垃圾处理做起。
  
   两岸四地共话垃圾问题,共同摸索着前进
  同为城镇化的产物,两岸四地是全球经济社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垃圾问题有着共同特点,也有不同方面。
  香港废物管理学会理事长李志良说,香港每天大约有1.35万吨的固体废物要处理,都收运在三个填埋场。20年前,香港人也在担忧,填埋场总有一天会满的,满了之后怎么办?香港直到现在也还在摸索中,计划在海上造一个人工岛,来进行垃圾焚烧。
  台湾大学教授马小康介绍,台湾在推动特色固废处理阶段时,最早是填埋,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焚化,并推出了垃圾费随袋征收制。为了解决邻避主义的问题,还提出建筑外观要美观,污染处置设备一定要做得好。
  澳门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萧志泳说,在澳门,当地的环境保护局也将垃圾作为一项长远的事业。澳门规划的内涵就是优化宜居宜游环境,推进节约循环社会,以及融入绿色环保区域为三大主线。在环保方面,澳门政府的中期目标是通过控制机动车尾气和主要的工业大气污染源、持续推动节能、节水。
  
   天子岭吸引海内外目光,静脉小镇未来鼓舞人心
  海峡两岸四地固体废物管理论坛自2006年启动以来,先后在台湾、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召开,今年第九届两岸四地固体废物论坛首次在大陆杭州天子岭填埋场上召开,自然让人将目光转向了天子岭静脉小镇。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俊也为我们介绍了天子岭静脉小镇的发展。从传统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经历了污水、早期发电其他产业等,发展为综合固废的处置中心。在综合固废处置中心的基础上,前几年又发展成为杭州静脉产业园区。
  今天,天子岭在静脉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打造创建为天子岭静脉小镇。这里有环保产业,旅游产业,还有文化产业、垃圾文化,宜业、宜居,又宜游。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肖家保说,第一次了解静脉小镇,很受鼓舞。过去在整个垃圾处理和管理当中,最前端、最前沿的概念是静脉产业园区。园区和小镇,我觉得差别还是很大的,因为小镇的概念要比园区的概念更加贴近百姓,更加接地气。天子岭静脉小镇对于中国垃圾事业、环保事业都将是非常大的贡献。
  
   破解垃圾围城
   必须要有梦想
  绿色义工、著名指挥家洪丽华说,垃圾与文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人心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礼乐传道,展开环境的人心改造工程。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不要老让人们伐木头,你应该教会人们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孙善春引用了《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梦想是多么现实,多么重要。
  杭州市环境集团董事长芦俊说,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梦”,就是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梦”里的山是青青的山,水是绿绿的水,天是蓝蓝的天。因此,垃圾问题就是攸关“中国梦”的问题。治好垃圾,才有绿水青山;变废为宝,就是金山银山;治好垃圾,城市更加美丽。垃圾围城,文化解围;垃圾减量,从心开始。(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