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德清借助大数据精准清淤臭污泥变成“香饽饽

11.10.2016  15:06

治水清淤 因地制宜

 

浙江德清借助大数据精准清淤臭污泥变成“香饽饽

 

 

      【编者按】“五水共治”第三个年头,河湖库塘清污(淤)成为今年浙江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污(淤)量11009万方,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清淤任务。

  在清淤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妥善处置淤泥,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省水利厅走访部分区县,了解各地在清淤、淤泥处理过程中的因地制宜的典型做法。

 

      浙江在线德清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通讯员/徐鹤群 编辑/沈正玺)第一次见到章顺龙,是在他家的钢琴厂,黑白键跳跃之间,琴声入耳。再次见到这位德清洛舍东衡村书记,是在村边地头,微风从农田方向吹来,稻花飘香。

 

  就在几年前,眼前的这片土地还是一个个巨大的废弃矿坑,通过填埋河道中清出来的淤泥,这里变成了可以种粮食的农田。章顺龙相信,目前亩产几百斤水稻的农田,收成会越来越好,会给村里和村民带来越来越多经济效益。

 

  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深入,全省各地清淤工作快速推进,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如何因地制宜妥善处理这些淤泥,也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章顺龙和德清水利部门看来,河道清出来不是臭淤泥,而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香饽饽”:淤泥回填矿坑,不仅解决了以前矿坑回填成本高的难题,也让淤泥有了妥善的去处。将污泥处理后择地填埋复耕,仅此一项,德清县累计新增达标水田超过2000亩。

 

  他告诉记者,眼前的土地属于方山区块淤泥填埋复耕工程一期,东衡村265.29亩废弃矿地目前已经得到复耕,未来还会有920亩废弃矿地得到复耕,还可以再消纳至少数百万立方米的淤泥。

 

  按照德清县的规划,“十三五”期间,政府计划投资15.82亿元,总清淤疏浚土方1359.47万立方米;确保到2020年实现“河湖库塘淤泥全域清除、污泥处置全程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

 

  清淤计划的数字是怎么来的?“淤泥全域清除”的底气在哪里?

 

  原来,德清“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当地地理信息产业优势,在全国首创利用声波技术测量河道淤泥数量对河道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依靠大数据,德清完成对全县1211条河道、120处湖漾、260座山塘水库的全面梳理,建立了汇总各河道、城市管网、湖泊、水库成分检测、清淤实施情况等历史资料的清淤资料数据库,同时,委托第三方测量机构对典型断面进行抽样补测,推算淤积方量。

 

  据了解,德清对包括清淤在内的治水工作进行了“水陆空”全方位管理。水上,当地建立太阳能无线监控系统,对全县34个重点河道排污口实施影像监控,根据河道排污现状随时调整监控位置;陆上,德清将污泥管理纳入全县“智慧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山塘水库日常巡查、清淤工程实施等进行实时监管;空中,采用无人直升机进行分类巡查,实时查看和传输河道污染源治理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实现高效率、高定位、无盲区信息采集。

 

  对于清理上来的淤泥,回填矿坑只是德清的处理方式之一。此外,这些淤泥还是堤防绿化种植、堆淤培厚的重要材料。在苕溪导流港西岸,堤防与堤后绿化带利用淤泥100万立方米,有效提高了防洪能力。而在今年计划清淤30万立方米的钟管镇,镇党委书记傅文虎说,镇里的一家制砖厂每年可以利用淤泥生产9千万块环保砖,不仅让淤泥产生了经济效益,也避免了清淤造成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