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创新中“长考”未来

23.11.2015  11:11
  未来15年余杭的“发展代码”——《余杭区发展战略规划(2015-2030)》近日出台。伴随这本凝聚余杭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力量的战略宣言的落地,余杭开始启程攀登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余杭的“发展秘籍”写了啥?
  不同于一般的5年规划编制,余杭此次发展战略规划的修编,规划期限更长,涵盖面更广,内容也更为深刻。这本共计6章3万字的战略规划文本,是集余杭治理体系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府理念转型的“大成之作”。
  在时序安排上,余杭的发展战略分为近期2015-2020年以及远期2020-2030年两个阶段。紧扣国家经济新常态、浙江转型组合拳、杭州城区一体化带来的机遇,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是:中国创业创新新高地、浙江信息经济新引擎、杭州宜居宜游新城区。
  在这期间,余杭将实现三个转型:功能定位从郊区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型;发展目标从强调经济发展单一目标向强调产业竞争力、生态环境质量、民生发展水平共同提升的三维目标转型;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向科技创新引领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驱动转型。
  《规划》综合提出了“城乡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人本发展战略和规划保障体系”。
  如在城乡发展战略上,围绕“点轴状布局、圈层式开发”,构建临平创业城、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和大径山生态区“三城一区域”的格局,并围绕主城着力打造余杭内部、中部、外部三大圈层,控制不同圈层的开发强度,实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围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时尚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等领域,谋划产业梯级承接、产城人融合成长。
  随着余杭发展战略规划的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高端配套将逐一落地,商务、政务、服务整体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互动,有望成为余杭更美未来的“加速器”。
  
   吹响全面加快融入主城冲锋号
  在余杭的中泰街道,有一个叫做“江南慢村”的好地方,这里的慢道、慢餐、慢居、慢行理念为众多城里的游客所喜爱。
  11月初,通往“慢村”的必经之路——凤中线开始实施环境整治工程,这是中泰南片旅游开发的首个项目,3年后,慢村将被打造成4A级景区,建成户外赛事接待中心、天井湾民宿、房车营地等12个旅游产品。
  发展战略规划是大方向,是顶层设计,也是系统设计和制度设计,更是区域治理模式现代化的一次革新尝试。
  在此前中泰九峰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余杭意识到促进全区域更好发展,全方位加强基层党建和治理的重要意义,为此必须在区域治理水平提升上不断下功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余杭花大力气编修此次战略规划的重要原因。
  从2014年立意修编到日前正式出台,《规划》的形成过程耗时大半年。这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其实也是余杭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提升的一个过程,一次直面改革阵痛的过程。
  “我们对所有规划进行套编,加强市区两级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融入主城。充分学习和借鉴上海、广州和厦门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参与余杭战略规划制定工作。”余杭区住建局党委书记、规划分局局长宋建勇介绍。
  余杭区发改局局长杨金水说:“编制过程中,多部门协作,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了工作机构和联络机制,分片区、分领域开展调研座谈,收集到大类别意见上百条,其他细化建议不计其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情况,为高质量的发展战略规划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余杭未来的发展定位:
  中国创业创新新高地、浙江信息经济新引擎、杭州宜居宜游新城区。 余杭将实现三个转型:
  
   功能定位从郊区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型;
  发展目标从强调经济发展单一目标向强调产业竞争力、生态环境质量、民生发展水平共同提升的三维目标转型;
  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向科技创新引领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驱动转型。(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