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纪略

16.05.2019  21:05

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国情调查,事关土壤环境风险的有效管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部署后,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会同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人员力量为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不久前,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技术成果顺利通过了生态环境部的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此项评审的省份。

整合多方力量组织实施

浙江省土壤详查工作能迅速高效完成,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管理、力量整合和质量监控。

在组织管理上,浙江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工作协调小组和技术组。省一级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市县两级负责协助;成立详查办公室,负责落实具体事务;由环境学、地质学、土壤学、农学等方面的23名资深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负责对成果集成进行技术指导。

在技术力量的集聚和整合上,浙江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组成了以省生态环境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卫计委5个主要厅及下属事业单位为主,省内高校、地勘单位、实验室共1480余人参与的联合攻关团队。

在质量控制上,从各部门、科研院所选取230名专业人员组建了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分成样品采集、检测质控检查两大组,每组又分若干小组,进行全覆盖、多轮次的监督检查,最大程度地保证详查结果的准确性。

系统查明全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

此次详查工作调查了省内表层土壤、深层土壤以及农产品,布设调查点位近2.7万个,采集加工检测样品15万件,获得土壤中重金属、酸碱度、有效态、有机污染物以及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共62万多个,系统查明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新情况,并建立了浙江全省农用地土壤数据库。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农用地适宜农业利用。但是,部分农用地存在重金属污染,东南沿海的局部地区存在多氯联苯污染的重大隐患。对比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尤其是近20年来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使全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变化,且变化趋于稳定。

此次详查工作初步掌握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的影响,揭示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新趋势,为后续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调查有待进一步深入

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重要意义已经初步显现,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显示出来。但此次详查工作采用中比例尺精度,解决的是土壤环境宏观层面的一些问题,许多微观层面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另外,土壤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会随着农业耕作、灌溉用水、大气环境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发生变化。因此,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工作还需继续深入推进。

一是要完善全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浙江省尚无统一的农用地土壤监测网络,土壤环境监测主要由自然资源部门、农业部门和环境部门三家各自监测完成。各部门监测网络存在范围与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与标准规范不统一等突出问题。建议以本次详查工作为基础,推动“三网合一”势在必行。

二是要逐步推进大比例尺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要划出污染地块的准确界线、找出引起污染的准确原因,要为市、县政府制定分类管控措施、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为农业资源的合理保护服务,都还须作更加详细的调查评价。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地方标准。目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大多为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存在指标过于原则或笼统等问题。因此,要科学评价一个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尽快建立适合地方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四是要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的政策制度。如何保护浙江省目前清洁的土壤不受污染,如何控制目前已经污染的土壤不再扩大,如何高效、合理利用清洁土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从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入手,依法加强土壤管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浙江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虽已告一段落,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