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再展陕西文化气派

13.11.2014  13:21

  

  陕西省韩城市民间艺术团带来的韩城五元鼓表演,汇聚了锣鼓、唢呐、镲钹、梆子等传统器乐。

  

  图一:演出结束后,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左八),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左六),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左四)等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图二:景俊海慰问演职人员并致辞。

  

  图三:陕西省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带来的华阴老腔表演。

  

  图四:歌手杜鹏倾情演唱陕北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

  

  图五:演员李曼阿宫腔清唱。

  

  图六:陕北大秧歌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京举办。文化部副部长董伟,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出席了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开幕仪式,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分别致辞。

  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极具陕西特色、秦地风采的民间艺术和舞台精品,在北京卷起了一股强劲的陕西文化风。《“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展、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中青年演员优秀折子戏展演、秦腔传承人名人名家专场、西安鼓乐等接连亮相,向首都观众全面展示陕西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陕西、一个艺术与人文并重的陕西、一个活色生香的陕西、一个日新月异的陕西,精彩地呈现出来。

   民俗艺术诠释文化多彩

  10月31日,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展作为“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进京)展演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国家图书馆率先启幕。展览展出了剪纸、刺绣、皮影、木版年画、泥塑、面花、陶瓷、画工粉本、手绘门帘、农民画等11个品类,几乎囊括了陕西民间美术的精品,对近年来陕西民间美术的发展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汇总。

  展出的作品是从几万件收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绝大部分为陕西省艺术馆的藏品,具有综合性、代表性、民俗性等特点,全面反映了陕西传统民间美术的面貌与成就,对民俗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展览现场安排了陕西非遗代表人技艺展示,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立平、凤翔泥塑艺人胡新明、华县皮影艺人汪天喜分别带来了各自的拿手绝活,令观众啧啧称奇的同时,也让非遗魅力深入人心。

  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展继2004年陕西优秀民间美术作品进京展览之后,对陕西民间美术近年来的面貌与成就做了一次全面梳理和汇总,是又一次对陕西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展示。10年前,中国美术馆和陕西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陕西优秀民间美术作品进京展”就曾轰动京城。当时,陕西省艺术馆从50多年馆藏的数万件作品中精选出一小部分进京展出,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杨力舟盛赞“这些展品是真正国家级的水准”。刘宽忍在当时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致辞时曾表示:要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大规模的陕西优秀民间美术精品进京展出。10年后,当初的承诺得以兑现。这次展出的作品囊括了陕北、关中、陕南众多地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陕西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陶瓷、民间工艺美术的整体面貌和艺术水平,并突出展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成果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广大观众献上一份来自黄河岸边、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民间美术盛宴。

  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进入新时期,陕西文化秉承雍容开放、豪迈进取、与时俱进的风尚与品格,以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胸怀繁荣发展,生机勃勃。在“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的开幕式上,刘宽忍满怀深情地表示,希望首都观众随着秦风秦韵一起走进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秦地秦乐的神秘风韵,聆听八百里秦川的雄浑交响,领悟流淌在三秦儿女血液中的精神气质。

   舞台精品彰显时代魅力

  “这次演出与我们以前看的不太一样,看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陕西文化的特色。”一位观看了《“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的北京观众这样赞叹。

  10月31日、11月1日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上演的《“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既包含由秦腔、碗碗腔、陕北民歌等元素融合而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又包含了华阴老腔、韩城五元鼓、富平阿宫腔、子长唢呐、合阳线戏以及陕北民歌等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近年来陕西在民间音乐传承、发扬、创作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长安社火》、《丝路遐想》、《闹红火》等民族管弦乐经典曲目,《五哥放羊》、《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等陕北民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将令一声镇三川》,陕西稀有剧种阿宫腔《王魁负义》选段令观众喝彩连连。音乐会创造性地将器乐演奏与地方曲艺表演在一个舞台上集中呈现,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刘宽忍说:“民族器乐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高级艺术形式,我们把民俗的元素,如陕北民歌、地方戏曲等与民族器乐融在一起,取得了理想的演出效果。

  “陕西的这场音乐会颠覆了我以往对民族音乐会的印象,华阴老腔和韩城五元鼓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太震撼了!希望陕西多组织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展演,让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北京观众张女士由衷地说。

  大型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于11月3日和4日与北京观众见面。该剧自9月27日作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首次亮相以来,包括国庆期间进行惠民演出及参演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场场演出都座无虚席。演出凭借“丝路”主题与“新、难、奇、美”的杂技技艺融合,不但把观众带入被杂技本体特质包裹的古代丝绸之路开创的剧情中,而且扛起了新丝路交往的时代大旗。全剧分为“舞动长安”“大漠楼兰”“梦幻敦煌”“魅影波斯”“相约罗马”“丝路彩虹”6幕场景,共有“盛唐宫廷”“鼓上霓裳”“足尖飞鼓”“长袖击鼓”“美酒壮行”“将士出征”等27个章节,以大唐商队从长安到罗马,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为明线,以商队头领李将军和罗马公主爱丽丝的爱情故事为内在发展线索,以杂技为主,融入歌剧、舞台剧、音乐剧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演绎了丝绸之路上穿越千年的爱恋。

   扛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讲话紧扣‘人民’‘传统’与‘时代’,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刘宽忍表示,作为7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发源地,陕西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肩负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的重任,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特别是面对陕西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扛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这既是时代对陕西的重托,也是历史赋予陕西的使命。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文化部门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陕西省政府及省文化厅先后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法规。5月1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施行,陕西省非遗保护工作在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上进一步推进。

  今年初,陕西省文化厅明确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定为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的要点之一。省文化厅牵头,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文化交流,以文字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东干族保留的陕西方言、民谚、民歌、民俗等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开展“丝路风情”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西北相关省区非遗展示展演交流等活动,策划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创作采风及画展等活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多样的保护方式,评审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优化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结构,做好国家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不断完善名录体系建设,并依托包括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中华传统文化周等在内的重大文化活动平台,不断挖掘、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活动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便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践行陕西精神的实际行动。参加本次展演活动的无论是民间艺术还是舞台精品,都以创作陕西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为目标。“此次展演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也将为‘三个陕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刘宽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