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盛会展风采

22.09.2016  10:05

  风起,正好扬帆;任重,更需策马。
  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闭幕。在这次峰会上,湖州人展示了自己的担当与荣光——
  国宴用瓷花面总设计出自湖州人嵇锡贵之手、“老恒和”百年味道国宴飘香、“兔宝宝”板材“包场”峰会场馆、“东土记”竹制品匠心动人、西湖画舫产自德清……G20杭州峰会上的“湖州元素”,让世界惊艳。
  湖州正在千方百计推动湖州产品更快“走出去”,全力以赴助力高端要素更好“引进来”,吸收G20杭州峰会释放的巨大效应,为开放活市、赶超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湖州元素亮相G20杭州峰会,绝非偶然。


      惊艳世界的湖州元素
  湖州元素,世界瞩目。
  作为家门口的国际盛会,湖州人为G20杭州峰会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从主会场上的竹工艺品到各国嘉宾下榻宾馆的地板,从走上峰会餐桌的美食到装扮杭城的花木,从助力建设的机械设备到热心参与的志愿者,都烙上了“湖州印记”。
  峰会主会场那张巨大圆形桌上,每位与会领导人面前都摆放着雅致的“小船”和“断桥”,这是产自安吉的竹制笔架和杯垫。以竹制品和转椅为主的安吉绿色家具可谓出了“风头”,安吉县16家企业生产的1.33万多件(套)绿色家居产品用于配套峰会,实现了主要会场和场所的全覆盖。
  在峰会上,同样“包场”的湖州板材德华“兔宝宝”提供了85万平方米胶合板,占场馆建设胶合板总使用量的90%。上千平方米专业定制的“本色仿古橡木浮雕”地板,占了国宾馆所用地板面积的约60%。
  长兴“华神消防”的自动灭火装置,装在了西湖沿线的配电箱里;
  峰会嘉宾游览西湖所坐的画舫,产自德清的洛洋游艇制造有限公司;
  南浔久盛地板铺进了接待外国领导人的宾馆……
  这些亮相G20杭州峰会的“湖州制造”,均用出色的表现展示了湖州实力。
  除了提供产品外,在G20杭州峰会国宴、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和礼品等多个领域,同样可以看到精彩的湖州元素。
  湖州味道“国宴”飘香,峰会的指定用醋来自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的玫瑰米醋。
  峰会前“丝路霓裳——中国丝绸艺术”展,位于吴兴区的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古老精湛的丝绸制作工艺让大家赞叹不已。
  “西湖韵”“国色天香”“繁华盛世”,这三套国宴用瓷在峰会期间受到了中外贵宾的高度评价,这些瓷器餐具的花面总设计出自湖州德清的嵇锡贵之手。
  “美丽浙江”光碟是送给与会嘉宾们的伴手礼之一,收入其中的《诗画乡村》的演唱者之一就是安吉县文化馆的年轻歌手朱丽娜。
  还有昵称“小青荷”的峰会志愿者中,也有湖州人的身影。他们用亲和的微笑和高质量的服务展示了活力和风采。
  “湖州元素”“湖州制造”“湖州印记”,它们的起源,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得天独厚的湖州优势
  湖州,是中国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原始瓷文化、酿酒文化的发祥地,享有“湖州人文甲天下”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湖州正在着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等4个体系,有序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湖州,全国首个获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地级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一连串的“国”字号荣誉,源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位、交通、生态缺一不可。
  北临太湖,沪杭宁共同腹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湖州风光。”湖州,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杭州都市圈的北大门,沪杭宁共同腹地,距离上海150多公里、南京220公里,是长三角一小时交通旅游圈的中心。
  这些共同的“地理名词”,筑就了湖州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为绘制四通八达的交通蓝图奠定基石。
  高铁时代,交通四通八达。“大道通衢”,这是湖州的交通长卷。高铁风驰电掣,通南达北。2013年,杭宁高铁开通;2015年,商合杭高铁开工。公路贯穿境内,纵横交错,全市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公路网络。城市快速交通全面升级。未来,湖州中心城区至各县区将实现半小时交通圈的目标。
  全面提速时代的湖州交通,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是惊喜,还有改变。
  生态宜居,这边风景独好。湖州,古有元代诗人戴表元“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钟情,今有“太湖、古镇、竹乡、名山、湿地、古生态”这些湖州“绿色生态”品牌,不一而足。
  山清水秀、宜人宜居。这样的湖州印象,源自对“两山”重要思想的坚持,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
  重拳治水让水更净。“五水共治”,四级“河长制”实现7373条9380公里河道“河长”的全覆盖,完成了245公里垃圾河、259公里黑臭河治理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市控断面劣V类和V类水质。
  攻坚治气让天更蓝。“治霾318”攻坚行动重拳出击,今年上半年,市区PM2.5较去年同期下降15.4%,下降幅度列全省第二位。
  铁腕治矿让山更青。在全省率先开展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在产矿山全部创建市级以上绿色矿山,矿山企业由612家削减到56家,湖州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湖州人坚信,绿,是山的颜色,更是产业内涵。
  山水渐绿,生态变美,百姓才富。湖州逐步走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勇于创新的湖州改革
  一个又一个项目,一项又一项措施强势推进,湖州奏响了创新改革的强音。
  全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动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谋划布署、凝聚力量,从资金扶持、人才支持、空间、政府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调整产业结构是核心。左手“提质”,右手“淘汰”,齐头并进。农业“做精”,截至2016年上半年,共拆除温室龟鳖大棚119.2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场47.7万平方米;新型工业做强,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整治提升了984家“低小散”企业和作坊;现代服务业做优,加快培育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的增长点。
  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湖州以22个重点改革项目为抓手,推进行政管理、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举措的落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
  ……
  天时地利人和,促进产业的繁荣。如今的湖州,正朝着自己的“十三五”目标稳步迈进。开局之年的上半年,湖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居全省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新组建城市、交通、旅游、产业四大市属国企集团。
  在织里镇深化小城市综合改革率先而行的情况下,确定了湖州中心镇发展3年目标,15个中心镇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以上。
  特色小镇作为加快经济建设的新引擎,湖州已有“湖州丝绸小镇”“吴兴美妆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等6个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而美,特而强”,未来湖州范围内将谋划布局20个左右的省、市特色小镇,成为湖州“最美地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生态而经济转型,湖州铿锵前行。


      吸引世界的湖州热土
  湖州元素相继优雅地“走出去”,优质、环保、生态、高质量的产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高端要素紧盯着南太湖畔的这片热土。
  走出去,引进来,湖州经济发展插上这样的“双引擎”,双驱发力,“大手笔”连连。
  “大好高”项目首当其冲。江森自控、IBM公司、微软IT学院、融汇嘉恒融资租赁、英纳威新能源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带动力强的“大好高”项目入驻湖州,促使湖州产业链向高端环节、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实现由引进资金向引进全要素转变。
  主导产业仍是重中之重。结合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特点和国际产业转移特征,湖州将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休闲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作为吸收外资的重点领域,并通过利用外资改造提升以金属材料、绿色家具、现代纺织为主的传统产业。
  平台建设推进,湖州只争朝夕。湖州以产业精准招商、国别招商为重点,狠抓包括长兴中德合作产业园建设等国际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吴兴中韩国际产业合作园、湖州开发区中美合作产业园和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争创第二批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接轨与重点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
  据统计,今年1至8月湖州共完成合同外资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实到外资5.12亿美元,合同和实到外资总量均列全省第四,利用外资呈现稳中求进态势。大项目比重持续增加。全市共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4个,较上年增加14个;累计合同外资13.65亿美元,占总量的91.3%。


      致敬梦想的湖州愿景
  湖州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和“美丽乡村”的发源地,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地,是首批省级生态市和全省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的地级市。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湖州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生态这三大优势,尽全市之力打造区域层面的核心优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做好打造高铁速度、加快滨湖一体、发展全域旅游、壮大信息经济、突破高端装备、提升块状产业这6篇大文章,让湖州元素不断走出去,让高端要素更好地引进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创新生态制度,努力在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在前列。强化赶超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项目为牵引,以产业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支撑,以开放为动力,全力以赴加快赶超发展,努力壮大湖州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湖州,正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