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放宽变性人参赛门槛引争议

24.01.2016  11:30

一生打破11次世界纪录的斯坦尼斯洛娃,死后才被发现是个双性人。

德国女网运动员莎拉·格罗内尔德是网球场上最受争议的一个双性人,2006年做手术切除男性生殖器官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性。

手术没做完没关系 荷尔蒙注射治疗满一年就行

里约奥运会“男女同场”比赛真的好吗?

1964年 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68年奥运会开始,对所有女性运动员进行性别检查,即身体检查或妇科检查。

1976年起 国际奥委会决定对女选手进行染色体检测,但也并不可靠。1988年冬奥会,一名女运动员因性别检查不合格被组委会请出赛场,但进一步的染色体检查表明,她是女性无疑。因为她只有一条X染色体,并没有Y染色体。

1994年 广岛亚运会采用了DNA鉴定,女选手留下两根头发,几个小时后就能判定是不是真女性。

1999年6月 国际奥委会有条件地废止了使用了30年的要求——所有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均须进行性别检查;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只有在对个别运动员的性别存在疑问的情况下,才采用医学人员的干预和评价。

2004年悉尼奥运会前 国际奥委会又人性化地迈进了一大步,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比赛,但严格要求变性人的性别变化必须已经完成,并且必须获得官方对其新性别的合法承认。此外,在参赛前,变性运动员必须接受两年以上的荷尔蒙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性别在运动项目上的优势。

记者林冉综合报道 再过半年,里约奥运会(8月5日-21日)就将举行。在这届首次于南美洲举行的奥运会上,大家或许会看到一个特别的“军团”——变性人。近日,国际奥委会(IOC)官网更新了关于“变性”运动员的相关规定,将“变性”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门槛再次降低。

虽然IOC没有公布这一新规实行的具体日期,也没有出面解答为什么放宽变性人参赛的条件,但不久的将来,变性人将会是奥运会赛场的常客。问题来了:一旦彻底放开变性人参赛的条件,IOC一直提倡的公平奥运精神又如何保障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