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面对疫情影响的应对策略

20.04.2020  20:11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远非局限于公共卫生领域。全球经济发展、政治变迁、技术创新、文化交流、教育变革等都会受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预见,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浩劫,社会变革和全球化新趋势相互交织,将对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际中文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力度加大,不断满足沿线各国民众的中文学习需求。同时,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也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从外部环境来看,接下来,国际中文教育将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和风险,需要清醒研判,理性应对。

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重挫。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国际劳工组织预计,疫情造成的影响将远超2008年的金融危机。英国学者罗宾·尼布莱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压垮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有人悲观地断言,“全球化在走向终结”。全球化走向终结的论调过于悲观,但疫情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缩水”的全球化。全球化或将呈现新的趋势,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全球化的收缩可能会导致各国用于支持当地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建设的资金减少、中文学习市场萎缩等问题。

国际关系剧变。疫情期间,各国未能紧密合作,共同对抗疫情,全球信任危机剧增。之后,全球治理的难度将加大,大国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也会弱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的全球布局将受到世界秩序重组、地缘政治变革及意识形态冲突等带来的冲击。

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是一次影响深远的“黑天鹅”事件。疫情的发展结果、波及范围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对公共卫生、个人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的影响难以预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政治格局的重塑及社会治理的改变不可估量。各种不确定性加大,世界将被孤立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裹挟。国际中文教育将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意识形态等领域的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前景不明朗,缺乏方向感,发展步调将可能被各种不确定性打乱。

技术革新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等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生物科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捷。但与此同时,新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私、数字鸿沟及伦理规范等问题不容小觑。国际中文教育将面临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如何将新技术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如何处理人机关系等问题。

文化差异凸显。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西方在疫情方面存在不少分歧。分歧的背后实则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在卫生观念、社会规则、自由尺度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和多样性未来或许不再被看作一种宝贵的文化禀赋,而可能是国际交往的障碍。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价值观的差异将被放大。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来自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分歧、舆论场博弈等方面的压力。

国际中文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挑战和风险,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冷静分析、理性应对。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市场化运作。在全球经济重挫之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渠道募集资金。可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发展基金会等方式,向社会、企业和公众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海外其他中文教育机构可通过与当地企业、中资企业、华人社团、学校、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形成中文教育多元投入格局。加强市场化运作,增强国际中文教育品牌在海外语言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海外孔子学院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优化海外孔子学院布局,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协调发展。在国际关系剧变之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增设需要综合考虑所在区域和国家、外交关系、所在国安全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境外合作方的意愿和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孔子学院的创新发展需要有容错机制,对孔子学院的退出要采取包容态度。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建设力度,调整优化结构,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稳定器。

3.提升孔子学院治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孔子学院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韧性;另一方面要及时预判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调整政策工具,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优化孔子学院治理体系和运作模式,修订《孔子学院章程》,遵循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运行惯例,再造管理流程,增强管理弹性,赋予各孔子学院更多的管理权限。加强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意外风险。

4.整合应用新技术,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更新迭代和教育应用,将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生态发生变革。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充分挖掘语言学习与新技术整合的优势,积极融入线上学习、混合学习、智慧课堂、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中,满足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自主学习、智能化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新技术开发中文学习产品,提供便捷的语言服务,同时注重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受众、不同硬件条件的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支持中文学习的当地化和便利化。此外,要在语言学习中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防止技术滥用。

5.专注语言主业,尊重文化差异。在文化差异被放大的情况下,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需要聚焦语言教学这一核心业务,文化活动需要淡化。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将国际中文教育全能化。要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建设和标准建设,提升国际中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际中文教师、教材和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推动教师和教材当地化,以适应当地文化,缓解舆论压力,避免文化冲突。

面对国际环境变幻莫测、复杂多变的形势,国际中文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主动谋划,变危为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更具适应性的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本文系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2018年度课题“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章程比较研究”(18CI05D)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辉  浙江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华侨华人(浙师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