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路向远方

26.03.2018  20:23

  一场壮美的“中国·美术·学院”大展,一部厚重的《国美之路大典》,这一展一典见证了国美的九十年,也映射着中国艺术教育的脉络。

  这是一条中国文化复兴使命的担当之路。

  许江记忆中的1927年,时任民国政府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亲撰《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以拳拳之心,寄望西湖湖山对艺术大学的养育,寄望艺术大学对美育育人的担当。翌年4月8日,在补行的开学仪式上,蔡元培先生振臂疾呼:“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的生活。”许江说,这种创造美与培养爱美民心的双重使命,深深地烙在了美术学院的旗帜上,烙在国美师生代代传承的心里。这样代有传承、心存理想的师生群体,这样走向民间、融入时代的研究精神,正是国美使命担当的核心力量。

  这是一条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锋之路。

  许江坚信,从建校伊始提出的“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到在中国最早设立绘画、雕塑、图案设计和版画、书法以及研究生等;从薪传西迁的烽火之路,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院校重组,系科北迁南调的集结号,再到改革开放后继承创新的新局面,中国美院始终是中国艺术的先锋,秉使命而衔枚进取,葆精神而矢志生发。

  这是一条民族艺术精英的育才之路。

  许江说,中国最早的艺术研究生李可染、张眺不仅映身1928年秋天的西湖湖山,而且标示着两条献身理想的成长之路。

  一条是张眺所代表的民族解放斗士的成长之路。作为艺专最早的共产党人,他以艺术理论与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引起林风眠等先生的关注,并在后来的新兴木刻、左联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条路上还有胡一川、彦涵、罗工柳、董希文、曾竹韶等,他们作为革命艺术的旗帜性人物,铸炼英魂,谱写强音。

  另一条是李可染所代表的艺术独创的成长之路。“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融汇中西,匠心独造,铸炼艺术的高峰。同样,在这条路上,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横亘在中西之间,怀抱民族艺术独创的理想,他们的艺术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这是一条视觉东方学铸造的诗性之路。

  西湖湖山的熏养,江南人文的塑造,从林风眠、潘天寿开始,无论其路径多么殊异,其跋涉多么驳杂,国美人最后的旨归都是以感人的诗性语言来完成当代东方艺术的创造性活化。这种使命理想在九十年历史中不断铸炼着国美重返东方的田园体验。

  对民间石刻与水印版画的采风与转化;独创中国画与书法教学模式;建立中国大学唯一的民艺馆;关于本土建筑的实验性教学……这些,都是中国美院东方学研究和活化的生动现场。

  在北京,遥望杭州,国美之路正伸向无际的远方……


《国美之路大典》北京首发
  3月24日,《国美之路大典》在中国美术馆首发。文化厅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