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杭州图书馆一场有趣的艺术对话

02.10.2015  13:22

国庆节,杭州图书馆一场有趣的艺术对话
京剧歌剧精彩接力唱

  “京剧表演中,演员都是盛装上台,还讲究‘唱不露齿’,有各种道具。不知道外国朋友带上这个髯口唱歌剧会如何?”演示了一小段唱腔后,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晓鹏摘下脸上的“假胡子”,向黎巴嫩歌剧演唱家贝沙拉·毛法利发出邀请。

  1日下午,杭州图书馆读者交流区,挤满了前来欣赏东西艺术碰撞的票友、观众。在这场名为“节奏棒落,锣鼓起——歌剧与京剧艺术的跨界对话”上,来自意大利、黎巴嫩的歌剧演唱家与浙江本地的京剧艺术家同台切磋、互动。活动现场,类似“戴着髯口唱歌剧”的碰撞时刻上演。

  同为艺术殿堂的顶级瑰宝,西方歌剧与东方京剧开始了交流。

  1930年,京剧艺术家梅兰芳首次把京剧艺术带出国门,在纽约的首场演出谢幕达15次,10人乐队震惊全场。当时,就有西方艺术家提出疑问,歌剧需要一名指挥,京剧的乐队又是如何指挥的?这一疑问,同样在活动现场被提出。

  为展示指挥在歌剧演出中的重要性,意大利指挥家吉拉尔多·克莱拉在现场进行了一次指挥,参与“演奏”的则是台下的观众——他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指挥动作一起击掌。经过两次练习,观众们就从一开始的有快有慢,进阶到整齐划一的清脆声。

  作为回应,戏曲动画导演吴海峰与台下的乐师们一起,演示了台上台下如何仅凭声音达到默契配合。“京剧有39种板腔体、100多种锣鼓经。京剧演员需要对这些定式烂熟于心,甚至睡梦中都能倒背如流,因此京剧演出中不用指挥,乐队不看曲谱,同样能默契到台上台下踩准每一个节拍。

  你一曲《La Traviata》,我一段《凤还巢》;你弹一段钢琴,我来一曲二胡……活动接近尾声,浙江京剧团演员陈银凤特意盛装演出一段《贵妃醉酒》,贝沙拉也送上一段《圣母颂》作为回应。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现场观众爆发出一次次热烈掌声。带着女儿特意赶来观看的苏小姐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不停地给女儿讲解,她说:“虽然之前对歌剧和京剧都有些了解,但从没有思考和比较过双方的这些不同,今天的活动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全民学习阅读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图书馆里过长假已成为新风尚。“这次来杭交流的两位外国艺术家是由巴黎图书馆引荐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公共图书馆的多元文化交流。”杭州图书馆社会文化活动部主任周宇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