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精心打造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

08.03.2017  18:37

  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宁波市首批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以“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为指导,学思践悟、量质并行,积极探索古建文化在青少年教育实践中的创新融合之道。2016年累计向12万余人次的青少年提供服务,相关创收60余万,社会满意度达到98%。

   课程求精,跻身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第一方阵

  两年前,博物馆启动了以《传播古建文化 传承匠意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实践特色活动,把“高冷”的东方古建文化分解为适应青少年认知与理解的“听、玩、带、思”等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突出特色,深挖内涵,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首届青少年教育‘十佳’项目”,专家组的评价是:“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开发出大馆风范的专业社会教育课程,实属难得。

   教辅创新,打造研发与服务并重的核心竞争力

  该博物馆立足自身独特资源和优势,根据青少年年龄、知识架构、教学需求的差异,开展精准服务,陆续推出了《古建文化:千年古建,江南一绝》《博物馆文化:带你走进保国寺》《生态文化:动植物图录》等系列教材,在借鉴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具有专利知识产权的教具和文创产品,推出了便捷高效的“点单式”教学服务,力求通过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全方位、系统化又通俗易懂地解读传播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信息、科学价值、意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切实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中有所得、有所悟,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博物馆,诸多中小学校纷纷慕名而来,目前已有10余家学校和团体的3000余名学生预约了2017年春季的课程,品牌效应正在逐渐形成。

   资源集聚,谋求从馆舍空间走向“大千世界

  积极探索构建“博物馆+学校/社会培训组织”、“博物馆+专题研学”、“博物馆+线性文化遗产”的多元化青少年实践教育资源体系。2016年,该馆利用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的渠道、模式、人数等资源,投资建成“匠·木构建筑文化教学体验馆”并列入其主选的教学内容,目前全市已有6万余名中小学生在体验馆内分享了古建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2016年7至8月间又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郊利物浦大学、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扶轮社(中国)以及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合作,首次推出“SUMMER SCHOOL古建研学营(游)”项目,德国、法国、以色列、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150名留学生和交流生在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地、工程现场等进行参访、考察、讲座等研学交流活动,使青少年教育从中小学逐渐向高校延伸,从市域范围向周边地区辐射,从国内向国际拓展,不断探索寻求资源融合、共享、互赢的多元平台与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