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重回浙大 对话浙大学子他说了什么?

17.04.2015  14:04

  昨天,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20年前,姜文带着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杭州,浙大的学子抢先看了这部片。所以20年后,“姜文导演生涯20年(杭州)艺术周”的最后一站,又回到浙大。

  有几位浙大老师还记得,当年姜文来,大家挤在只有10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里交流,站着的、坐在地上的都有。所以这次,场地换成了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可即便如此,现场依然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礼堂占据“有利地形”的同学告诉钱报记者,下午两点半的活动,他中午12点就来排队了。

   浙大聘姜文为兼职教授

  电影果然无界限,蜂拥而至的同学里,除了本身就学影视艺术的,还有很多理科生,甚至学机械的工科生。

  浙大更是抓住机会,聘姜文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兼职教授,当聘书送到他手上,还为他戴上了浙大校徽,姜文似乎很有感触:“之前我还戴过中戏的校徽,从那里毕业后,在外面干了几年,又回校在一个研究所任职,但始终没真正给学生们上过课,倒经常给他们做讲座。我觉得大学里最好的时光就是学习交流,我当学生那几年,没太珍惜,应该多跟老师聊聊的。不管你说得对不对,老师说的也不一定全对,但那种交流是很难得的,毕业后就没人会跟你这么聊了。”

  姜文绝对算得上是少年得志,在他当演员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更为意气风发的导演,与生俱来的气场让他始终“高人一截”。

  他也像自己的作品一样,难掩锋芒,张扬而锐利。所以娱记们早就达成共识:采访姜文,难!

   90后提问有备而来

  面对姜文大叔,许多身经百战的老记者在他面前开口发问时都要思量三分。可昨天,那些个性张扬的90后们,发问倒是毫无顾忌。

  同学们都是有备而来的。据说,在姜文来杭州之前,学校先小范围搞了一个姜文电影研讨会,同学们抛出了上百个问题,然后从中精选出几个,再和姜文正面交锋。

  活动前一周,浙大在学校放映厅把姜文执导的5本电影做了展映,有同学马上把这些电影混剪成一本短片,再配上自己设计的台词,其中的一句就是:“姜文要来做讲座了,浙大学生智商普遍偏高,恐怕不好忽悠。”

  于是活动现场,主持人转达的第一个问题就够尖锐:“你的作品给人的感觉都在做一个梦,可是梦醒过后,又感觉什么都没了。是不是跟现实中你的作品的处境差不多?”

  但就像姜文拍电影一样,他喜欢按自己的规则来把控全局。所以他偏不按部就班地回答问题:“我不相信你的那些问题,真是同学们问的。来,把后面的背景屏幕都关了。”说完他转身把自己的位置往前挪了一截,“我就喜欢现场提问。”

  之后的整个问答环节,他就跟导演似的:“第一个提问的是女生,下一个该轮到男生了”;“工作人员别攥着话筒呀,让提问的同学自己拿着嘛”;“我在这儿回答的时候,你就该把下一个提问的同学给定下来,抓紧时间呀”……

   与姜文对话,有人爽到,有人呛到

  姜文的答题风格和他的电影调子是统一的,幽默、傲娇、不服气,甚至炫耀聪明,这些元素同学们在和姜文对谈中都能感受到。所以提问后,有的人爽到,有的人也被呛到。

  有位女生问:“你曾经说自己不是一个影迷导演,不会向电影致敬。可在电影《一步之遥》里,我们分明看到了你致敬了不少经典作品。”

  姜文回答:“我不是一个看电影很多的人,所以算不上影迷,我只会对自己喜欢的电影反复看。很多人想做电影,不是崇拜前人,而且觉得,你们不行,我来吧。有点像‘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那种心情,我就是抱着这种心情才做电影的。所以《一步之遥》的开头,我确实照着《教父》里的那个镜头拍的,但那不叫致敬,就是恶作剧。”

  这点,一同作为现场嘉宾的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很有体会,她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姜文时的情景,那时田壮壮拍完《大太监李莲英》,介绍片中主演和她认识:“当时我问姜文,你最喜欢哪个合作过的导演?他说没有。我赶紧再问,那是不是对哪个没合作过的导演有期待?他说,我呀。那时候当导演的门槛很高,我有点不相信地说:等着看!”

  很多年后,姜文带着《当太阳照常升起》去威尼斯电影节,遇到了焦雄屏,两人算是对手,但当焦雄屏看完《当太阳照常升起》,悄悄给姜文留了张条子:金狮应该给你。

农夫山泉跨界橙汁“九死一生”
在饮用水行业中做到老大地位的农夫山泉,互联星空
温州银行业不良率创新低
记者从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监测信息,截至2016年11月末,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2.互联星空
宁波华翔募资25亿加码主业
宁波华翔(002048)公告,公司拟以21.40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互联星空
获批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  (记者 李文芳) 日前,互联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