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命名22条道路和8座桥梁 有些老地名“回来”了

21.08.2018  09:57

钱塘自古繁华,南宋建都后,临安(杭州)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除了风景名胜、人文古迹,纵横交错的街巷里弄也见证了这座历史名城2200多年的发展。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有不少坊巷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但也有一些地名消失不见了。

这些消失的地名,“带走的”都是曾经一段段的历史故事,让人惋惜。

不过,最近,杭州有22条道路和8座桥梁通过了市政府的命名批复。在这其中,有一些老地名被恢复了。

比方说,归德弄、坍桥头、海潮寺巷……它们带着过往的故事,重新出现在我们这座城市里。

连接回龙庙前与刀茅巷的小巷

这次取名“归德弄

归德弄”的故事要从800多年前说起。

归德弄”之名源于南宋时期的“归德院”。传说宋高宗赵构南渡时,突然“幸临”杭州,但当时城门早已关

闭,宋高宗在寻宿营之地时,宠臣康履派人找到了一座附近的寺院“归德院”。

宋高宗当晚就在此落脚。深夜,门外响声大震,赵构以为金兵追至,正准备逃跑,探子来报,说这是钱江潮声。于是,赵构就写下了“潮鸣”两字。

由此,归德院就改名为“潮鸣禅寺”,寺北有座小桥叫回龙桥,桥畔有回龙庙。这个地方也得名“潮鸣”。

如今,潮鸣寺已不存在了,但地名保留了下来。穿越历史时空,潮鸣街道的小天竺社区里,有一条连接着回龙庙前与刀茅巷的无名小巷。长约230米,宽12米。

住在附近的街坊邻里都知道,这是一条杂草丛生的“断头巷”。

断了18年,因地块内拆迁等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动工建设,路中间的狭长地块被围墙隔断,里面长满野树、野草,长年累月堆满各种垃圾,周边居民一直盼着这条路早日打通。

去年5月,作为下城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小巷开始整治。9月,这条历史遗留的“断头巷”整治完工,华丽变身成了一条铺满青砖、种满绿竹的江南韵味街巷。

在公开征集巷名后,因为潮鸣寺历史上的缘起“归德院”,小巷子最终取名为“归德弄”,寓意崇贤尚德、遵循本心、顺乎自然。

800多年后,这片土地又回归了历史。

如今的“归德弄”,东起刀茅巷99号,西至回龙庙前。长240米,均宽4.5米。

杭州市地名办负责人说,通过这次批复后,归德弄就有了合法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