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做好“四项工作”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4.04.2017  20:10

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心理问题是主要原因,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衢州市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构建教育网络,强化师资培训与加大经费投入,努力形成全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崭新工作局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强化工作督导与考核;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大力推进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至今,该市已经建成7所省一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包括心理健康普查检测制度、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分类干预方案、转介制度等为一体的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确保心理危机检测与干预支持系统配置到位。

二是转变教育观念。要把教育对象从针对少数人群转变为面对全体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特别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重点关注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同时要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经常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疏导;要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要防患于未然,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要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和个别辅导兼顾,以团体辅导为主,对全体学生、全体老师进行心理调适。

三是培育教师队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体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个体抓转变为“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师全体抓”,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要着力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充分发挥班主任与心理辅导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角色地位互补作用。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门制定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四是建设心理课程。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强化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确保课时安排达到规定要求,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需求来设定课程内容,重点是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如衢州二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科目,要求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常态,此外,学校还在每个班设立1-2名心理委员,每学期都将进行专业的培训,同学也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心理委员,由心理委员代为向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