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镇:低八度的“诗和远方”

03.08.2016  11:33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1000多年前,巍巍四明山曾引发“诗仙”李白的赞叹。盛夏时节,走进四明山镇,处处能感受到这个生态旅游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所展现出来的活力与魅力。

   游客在四明山镇漂流

  - 绿色高效农业成致富“新密码”

  雨天,穿行在云遮雾绕的四明山镇,车子沿着公路盘旋而上,公路两边的山谷,似火的红枫、苍翠欲滴的樱花树间或生长,红和绿的颜色在云雾缭绕中铺陈开来,仿佛穿行在仙境。

  然而,红枫、樱花这些四明山镇人民曾经的“摇钱树”,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四明山留下一个个“伤疤”。

  “花木产业在生态上不可持续,这些年量价齐跌,进入低谷,生态修复和寻找替代产业势在必行。”四明山镇党委书记谢向前说,“通过在禁止开发区内套种香榧、红豆杉和红叶石楠等珍贵树种的方式,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叠加。今年,四明山镇规划生态修复面积2500余亩。”

  苗木产业难以为继,农旅结合正“异军突起”,绿色农业成“后起之秀”。“要统筹好生态修复与农民致富,经济林和果园开始成为山区人民的财富之源。”谢向前说。唐田村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占地面积70余亩的果园,种植了猕猴桃、蟠桃、车厘子、国庆桃等名优品种。这个四明山镇首个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果园已初具雏形,有望带动全村农业经济转型。

  目前,发展特色林业已成为各村的共识,樱桃、日本甜柿、无公害板栗、猕猴桃等基地相继建成。去年,四明山镇从山东引进车厘子试种,今年已经小面积挂果。全镇12个建制村基本实现了绿色农业的“一村一品”。

  生态优势正成为四明山镇的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换来“真金白银”。产自大山村的“印雪白茶”因氨基酸含量高、气味清香,在浙东小有名气。售价4000多元每公斤仍供不应求,需提前预订,白茶为村民拓宽了致富渠道。

   -“唐诗之路”中心成游客的“诗和远方”

  四明山镇处在著名的人文旅游线———“唐诗之路”的中心,李白、孟郊、皮日休、陆龟蒙等40多位诗人曾在山上纵情吟唱。四明山镇境内古村、古桥、古树众多,“镇东桥”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讲学处,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一拨拨游客的到来。

  “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四明山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正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丰富产品线,扩大知名度,把四明山打造成为都市人的‘诗和远方’。”谢向前说。

  北溪村挖掘村内卢俊义一脉的文化底蕴,利用古村现存的“卢氏宗祠”、“知府第”等历史遗迹,建起了“景阳冈”、“聚义堂”、“浔阳楼”和“快活林”等店,独树一帜的“水浒风”吸引着游客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如今,春天的“四明山红枫樱花节”、夏天的“清凉避暑节”、秋天的“农家乐风情展”和冬天的“雾凇冰雪节”等节庆,已打响了“中国最美丽的红枫林”品牌。

  “从卖花木到卖风景,是这些年老百姓观念上最大的转变。”谢向前说。

   -“天然氧吧”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四明山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之称,夏天平均气温比市区低6摄氏度至8摄氏度。”四明山镇旅游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尤其是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这里寻觅清凉,真的是‘一铺难求’!”借助独特的自然优势,农家乐和避暑山庄在四明山镇发展迅速,形成了梨洲高山风情文化村、仰天湖森林民宿特色村、北溪水浒特色文化村三个农家乐特色村。

  紧邻仰天湖的大山村海拔810米左右,空气清新怡人,是我市著名的民宿村。这个只有18户农家的村庄有16户经营农家乐,有床位近300张。

  火爆的生意,引来了年轻人回乡创业,为大山带来了新理念、新做法。应天华大学毕业回到仰天湖边,利用自家的房子开起了“四明山氧生居森林民宿”。和乡亲们不同,他把预定平台拓展到“去哪儿、携程、美团”等网站。去年他又盘下附近的两栋房屋,生意好到忙不过来,除了喊来村里的阿姨帮忙,他还把在宁波市区做生意的表弟喊回来。

  应天华还在家里开起了土特产购物中心,出售粉丝、笋干、年糕片等。“去年,光番薯枣子就卖了10多万元。正在准备开通微店和淘宝店,希望借助网络,卖出更多土特产。”据他介绍,番薯、毛笋、黄精等原材料是从附近农户家收来的,帮助乡亲们也增加了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我们非常支持应天华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也相信会有更多的‘金凤凰’飞回来,把四明山建设得更美好。”谢向前说。

扫码分享到手机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