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四措并举全面开展信息化“智慧助残”

03.03.2015  19:25

在省、市残联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西湖区坚持“智慧助残”的时代理念,通过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制定助残信息化管理制度、充分融合各类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不断加强信息化助残的服务能力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残疾人服务网络、残疾人信息平台、基层信息助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建立分级信息化管理制度。西湖区高度重视助残信息化工作的落实,成立了由理事长为组长、各镇街残联专干为组员、各业务科室分工负责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区级、镇街级、社区(村)三级信息化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直通车相关工作,逐级分配系统管理权限,逐层进行学习推广,每年组织镇街、村社残协委员进行直通车相关业务系统操作培训,并印发《助残信息化系统操作培训手册》。为完善我区政策法规库,每年组织各科室业务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细化分解区扶残助残相关政策文件,并逐条录入到政策法规库中,为“助残信息直通车”运行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对“助残服务信息直通车”交办的事项,均及时按级下达分工实施,确保在48小时内落实解决残疾人的诉求,并把落实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二是整合资源,与区“三全十服务”网络平台充分融合。西湖区高度重视整合资源,积极将助残信息数据网络和区“三全十服务”网络平台相整合。2014年底,开展了“一口式受理”汇总工作。集中各业务科室的力量,将残疾人享受的各类政策、法律依据、申报对象、申报流程、申报材料、发文类型、是否收费、办理期限八个方面内容进行整理,经过上上下下几个回合的磨合和修改形成《“一口式受理”系统事项办事指南》,并将《指南》并入各镇街、村社的“三全十服务”网络,通过开通“一口式受理”服务,残疾人可以在家门口的村社申请到各级的政策补助,也能够开展康复训练预约、紧急呼叫、家政和订餐等各项服务;同时,将辖区内的残疾人划分为8个级别的网络(区、街道、社区、片区、组、幢、单元、房),并且每级的网络和上级网络做到信息实时共享、端口无缝连接。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融合,真正实现了“弱有保障、困有所帮、病有良医、学有优教、劳有应得、老有善养、住有宜居、闲有喜乐、讯有互通、权有维护”的目标。

三是注重运用,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服务水平。西湖区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实效,在区残联主页上设立了“all-in-one”一站式登录窗口,方便各级登入各类信息系统;逐级分配系统管理权限,逐层进行学习推广,每年组织“助残信息化”专项培训,累计参训人数达到630余人次。以点推面,由浅入深,指导基层干部完成残疾人信息数据的录入和审核工作;目前,残疾人办证工作、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托安养、康复、培训、就业、教育、救助等业务均依托信息化操作。通过助残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还完成了就业证签发、残保金征收、康复及培训工作调查、助学情况实名制调查、托安养机构认定、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和推荐、临时性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等多个具体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推进我区残疾人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管理,做好残疾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全区康复、教就、维权、保障等各项业务项目都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这些业务系统涉及大量的残疾人个人信息,一旦发生了信息泄露,后果将非常严重。西湖区通过建立《残疾人信息安全保密宣制度》,每年对涉及残疾人基础信息的工作人员和业务科室重点进行保密教育和知识培训,切实按照相关保密要求履行好各自职责;督促基层镇街和村社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使用部门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妥善保管好系统账号;通过加大有关惠残政策的宣传,使广大残疾人群众及其亲友了解惠残政策,了解所享受的各项补贴制度和保障服务项目,提升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真正做到“心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