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自己开“银行”发“纸币”还模拟交易市场

21.04.2016  08:39

卖鱼桥小学“阿福童王国”不得了 

近日,卖鱼桥小学湖墅校区的走廊上,摆放着多国货币和交易市场海报,阿福童的形象跃然纸上。据四年级班主任汪广琳介绍,这是四年级的周实践活动,借助阿福童的理财形象,孩子们亲手设计头饰、海报、存折、钱币,成立阿福童银行,每个孩子都成了这个小王国里的公民。

这一周,孩子们不再按照往常课表在教室上课,而是通过实践来完成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参观钱币博物馆、新形式的理财课、热闹的交易市场、尝试担任阿福童银行工作人员,四年级的孩子们变身“小小理财家”。

周实践融合各学科知识

从了解银行业务办理开始,每个班级成立了“银行”,配备相应的“行长”和“职员”。阿福童币、存折由孩子自己设计后,全年级展开评选,最终选取了三个币种:1元、5元、10元,并投入“发行”。

我们想让孩子们在这次主题周实践活动中体验钱币设计,了解钱币的历史及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货比三家、理性消费、消费记账等理财技能,形成经济理财意识,成为具有一定财商的新一代经济小公民。”忙了一周的汪老师声音有些沙哑。

期间,钱币博物馆也发挥了作用。在参观博物馆之前,黄鼎汉老师先系统地上了一堂历代钱币赏析课,让孩子们用纸笔拓印钱币上的图案。汪老师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实践表,“孩子进了博物馆可不是走马观花,得找出镇馆之宝并把它画下来。”401班的刘赫很喜欢古代铜板上的文字,“我认为饶益神宝最精美,每个细节都很到位,钱币原来还能拿来收藏。

那么,该如何花钱呢?老师以小家电、食品为例,通过品牌、价格、材料、功能等各项目的比较,给孩子们出难题:在规定金额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商品。要求学生货比三家,学会选择和取舍。

拓印结合美术,海报结合英语,博物馆结合历史,销售口才结合语文,小数点结合数学……课程之间不再变得分离,而是以一个具体项目为单位交融在一起。汪老师说,孩子们在玩中学,实践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夏莹 通讯员 周李萍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