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档案编研工作取得新成绩

10.04.2015  16:18
近年来,四川省档案局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四川文化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精神,以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出成绩、上台阶,使档案编研工作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影响,档案文化魅力得到彰显。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编研工作机制。为确保档案编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久发展,省档案局馆从2013年开始施行档案编研项目制,在全省范围内发布《四川省档案编研课题管理办法》,成立省档案编研出版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制定档案编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截止到同年6月,省档案局馆机关和直属单位申报项目19项,立项14项,市、县档案系统和省级部门申报项目50项,立项22项。2013年底,编委会办公室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时间要求对当年应完成项目进行督察,项目完成率为100%,资金使用按计划顺利推进。2014年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对编研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共申报项目77项,最终经过编委会的初评和局馆长办公会议审定确定了31个项目立项。其中,省档案局馆牵头负责编辑的《川人抗战档案文献图集》,拟作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相关资料,得到了省内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目前进展顺利,计划2015年8月底前完成出版。

二、服务大局,力推档案编研精品。为配合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省档案局馆整合全省档案资源,推出档案编研力作《抗战时期的四川》,从历史档案角度真实、客观、完整地再现了川人抗战的史实,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拓展档案文化建设途径,服务文化繁荣发展,省档案局馆与成都商报密切合作,挖掘档案馆藏资源,继续在成都商报大周末版推出《档案时空》栏目,用档案述说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让受众人群感观四川历史变迁,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极大地展示了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截止目前已推出40余期。目前,《跟着档案去旅行》《档案时空》(第一辑)汇集了《档案时空》专版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底发表的26期专版文章,部分内容进行重新编辑修改又增加了近百张档案资料图片与广大读者见面,其中有的档案资料是首次向公众展示。

三、统筹规划,不断提高档案编研社会影响力。档案编研工作是展示档案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要改变档案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状况,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是重要手段。2014年8月,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前夕,省档案局馆经过精心策划,召开《抗战时期的四川》新书首发式,邀请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图书馆、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首发式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四川日报》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社会反响大,宣传效果好。同时,其他报刊、网站、微博等媒体同步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档案编研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少市民、抗战历史研究者、抗日川军后代纷纷来电来函,求赠新书,其宣传效应至今还在社会上持续扩散。

四、拓展路径,推动编研工作持续发展。省档案局馆于2014年在全省开展了档案文化建设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文化建设及档案编研工作措施和意见,将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审、四川档案文献遗产申评、“十三五”档案文化建设规划的编制等工作作为今后档案文化建设和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抓手。从2014年开始,省档案局馆确定每2年开展一次全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审工作,并制定了《四川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审办法》。2014年开展了首届(2012-2014年度)全省档案优秀编研成果评审,共收到各级档案部门申报优秀成果77项,编委会组织成立了由专家、学者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经过公示后在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通报表扬。同年7月,启动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申评前期工作,充分吸纳各地先进经验,起草《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申评办法》(草案),组织召开多次(草案)讨论座谈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发市(州)征求意见,拟于近期正式印发。同步开展“十三五”四川档案文化建设规划的调研起草,为今后全省档案编研工作提出思路,制定目标,落实措施,不断推动档案编研工作持续发展进步,使档案文化传播的话语形态和体系建构更趋深入和完善。(编辑:王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