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植根特色文化的县域经济

29.09.2015  17:18

  德昌县是四川省傈僳族人口最多的县,坐落在安宁河谷,因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被认为是最具原始风情的傈僳族分支。

  高山峡谷中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迥异于城市的发展特色:在这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扶持项目更要扶持“能人”。从这些角度来观察,如果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7个省区的省会城市构成走廊的7个核心点的话,那么11个核心地州的首府就是连点成线的关键,而类似于德昌县这样的县域经济,则成为线能不能扩成面的关键。

  非遗活态传承

  南山乡杉木沟村是一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傈僳族聚居村。从村口沿着泥泞的小路再走上40分钟,才能来到杉木沟村的最高处,观看最原生态的非遗展示。

  这个小村庄竟然可以随手拈来般地展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即火草织布技艺;9项省级非遗项目,包括傈僳族服饰、嘎且且撒勒舞……都是活态展示,因为这些器具或者制作方法现在还在使用着。傈僳族大姐坐在古老的织布机上给观众演示火草织布技艺,传承人张清明老人坐在火盆边默默地制作着葫芦笙。一通忙活之后,盛装的傈僳族乡亲们走到村子最高处的一块由松树围起来的小空地上,围成一圈的乡亲们在葫芦笙的伴奏下跳起了嘎且且撒勒舞,唱起了傈僳族高腔。

  在跳舞的人群中,有一位承担组织者角色的老人。她叫熊国秀,62岁,退休前是教师,现在回到家乡也闲不住,一直在做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她说很多人都喜欢傈僳族服饰和配饰,所以她想在德昌县城开一家店搞经营,不光能推广文化,还能让乡亲们用手艺致富。我们离开时,她还在拉着刚到任3个月的县文广新体旅局局长李雪嵩念叨这件事。

  合作社里的文旅融合

  沙坝傈僳风情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1200万元,法人代表谭承勇,是德昌县乐跃镇沙坝村42户村民“自愿、自主、自治”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傈僳水寨”就是这个合作社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建成的特色旅游项目。与杉木沟村偏僻的地理位置不同,水寨的地理位置优越得多,由于处在西昌和攀枝花连线的中点上,水寨的经营很不错,并解决了180余人的就业问题。

  除了自然资源,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合作社谋划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合作社编制的“傈僳新村”发展规划中,依托傈僳民族文化进行全产业开发是一大亮点。

  目前,“傈僳新村”民族文化全产业开发已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已有的傈僳水寨的基础上,傈僳族民族风情文化博览园项目已经立项,计划建成包括傈僳族民族文化传播中心、民俗演艺中心、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等在内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形成“研究、开发、生产、展览、销售、旅游”产业链条,成为多功能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区。由于以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依托,又具有发展基础,这个项目成功入选文化部2015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

  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在傈僳水寨的采访没有听到多少与文化直接相关的词语,但在这个成熟、规范的合作社的规划中,民族文化一直是串起所有资源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城市文化产业所没有的合作社里,文化是起点,也是归宿。

  困难与希望

  就在记者到达前不久,德昌县完成了新一轮机构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旅游归口到一个局管理,一直陪同采访的就是该局局长李雪嵩。

  谈起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李雪嵩毫不讳言资金是个大问题,不论是小到熊老师的创业梦,还是大到傈僳民族文化产业园,下一步的发展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地的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随着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都成问题。很显然,对于德昌县这样并不发达的县域经济体来说,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更多的是一个交织融合在一起的问题。那么,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形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呢?

  据介绍,经过“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两级财政的投入和大力建设,当地的公共文化体系、网络已经基本完善,经费充足。因此,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优势公共文化设施和网络应当成为与文化有关的人财物汇合的关键节点。比如说,德昌县历史悠久,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如果想要进行产业化开发,就必须先要完成挖掘和整理的工作,这只能由当地公共文化部门来承担,陪同我们采访的德昌县文化馆的老馆长左文孝就一直在做搜集、整理、出版傈僳族服装纹饰、民间故事、手工技艺、风俗传说等工作。再比如,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加大培训传承人的工作,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承担的。也就是说,如何让大量的公共文化投入惠及民众,又能为当地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另一方面,与大城市发展文化产业要靠大企业、大投入不同,在德昌县这样的县域经济体内,出过远门、见过世面的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有创业梦想的熊老师扎根当地、最接地气的特点让她有可能成为乡亲们致富的希望所在,傈僳民族文化产业园的谭承勇在外做生意后回乡带乡亲们致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怎样发现和培养这些能人,为他们的创业、创意搭桥铺路,也是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德昌县来说,不论是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对所处区域经济的依赖都是显而易见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规划和发展要考虑到类似德昌县等县域经济体的现实状况,为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铺设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