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尽“三区”之力 借文化之智

25.03.2016  11:08

  

  

  四川南充文化底蕴厚重,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坐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南充人选择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自2013年11月启动“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在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实力较弱、贫困人口较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通过树立文化先行、文化先导的发展理念,大胆改革创新、巧妙“反弹琵琶”,探索形成了推动公共文化跨越发展的“南充模式”,为“三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生动实践。

  党政重视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高效起步

  在南充市委、市政府看来,构建具有南充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西部贫困地区,南充经济社会总体欠发达,如何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切实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如何通过精准文化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在瓶颈因素内外制约的情况下,南充市坚持党政主导,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全市中心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落实。自2013年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南充市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县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市的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创建工作良好开展的态势,有力推动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政策引导上,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也被给予高度重视。除了以市委《决定》的形式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市”长期奋斗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外,《关于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南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支持政策》、《南充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专项方案》、《南充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也相继出台,引领着南充公共文化服务快速发展。

  财政投入保障方面,南充市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全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财政部门单独建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事业费翻了两番,突破了3亿元大关,投入从全省第四跃升至全省第二,仅次于成都,人均文化事业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设立了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创设了“南充市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扶持资金”用于奖励扶持文艺精品创作,2014年至2015年累计拨付资金400万元,支持新创作品22个。设立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项经费,两年来共投入2700万元,专门用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整合资源

  多元化推进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升级

  南充全市共有394个乡镇、2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60万人,常住人口630万人,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如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南充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南充通过社会多元参与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完善了一体化、区域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采取BT、BOT、PPP、众筹等模式引入多元主体,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4.26亿元,集中推进了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市本级投入11.95亿元新建博物馆、文化馆(新馆)、大木偶剧院、非遗中心和川剧演艺中心,改扩建市图书馆,升级改造南充大剧院,全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和南充文化新地标;各县(市、区)总计投入22.31亿元,新建了一批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目前,南充采取市县乡村配套投入、部门结对共建共享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重点建设县(市、区)“三馆一院一场”,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3个、影剧院18个、示范文化广场13个;整合宣传文化、党员电教、科普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体育、妇女儿童等各类公共资源,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五大文化工程”建设,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15个(其中省级示范站50个、市级示范站100个)、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547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7个、示范文化活动社区30个,完成8000多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建设任务,实现了市、县、乡、村4级公共文化全面升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南充地处丘陵地区,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加入了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文化中心户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形成“4+2”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覆盖到基层,覆盖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在市、县、乡、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构建“十、百、千、万”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空间,即:建设10大主题文化区、100个特色文化之乡、1000个农家文化大院、覆盖面积1万平方公里,涵盖辖区人口760万,辐射周边市(州)2000多万人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点单下菜

  营造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生态

  结合区域优势,南充市在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除了保障区域内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以外,还积极探索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设法满足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市场不够繁荣的情况下,通过培育多元主体和促进产业融合,成功营造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生态。

  引导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团体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了古戏台、文化茶园、文化书吧等创意类文化服务产品,有效填补了服务缺口。南充在示范区创建期间建立健全了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为群众做好“点单下菜”式服务。据悉,从2012年开始,针对群众文化需求,每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放映公益电影6万余场,购买300场以上精品节目下乡演出,购买2000场歌舞、杂技、木偶、灯戏和皮影戏等送到基层,并在演出场次上向农村地区倾斜,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难以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难题。同时,研究建立了“群众满意度测评”量化考评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服务考评的重点内容,将测评低于80分的服务单位列入政府采购黑名单,取消三年采购资格,倒逼服务单位重视演出效果、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此外,南充还通过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服务。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培育文化产业孵化器,帮助文化科技企业在阆中以众筹形式建设智慧型公共图书馆。加强文化与农业融合,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农业等为切入点,整合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在全市范围打造文化观光农业基地。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为旅游景点注入文化底蕴,开发了一系列文化旅游特色精品。加强文化与工业融合,深入挖掘丝纺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文化价值,指导知名纺织企业建设运营丝绸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宣传丝绸文化、展示丝绸产品。

  文化志愿

  推动全民文化素质提升

  南充的示范区创建不是一个孤立的创建过程,而是充分将创建工作与推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各项工作高度结合的过程。在这种高度结合中,不仅使政府各部门劲往一处使,而且还壮大了文化队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在创建期间营造崇文重才的浓厚氛围,南充优化人才招聘、考评和激励机制,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不断扩充公共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业务骨干、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壮大了文化力量。目前,所有乡镇(街道)社会事业中心都确定了3名人员专职或兼职文化工作,村(社区)设置了1名财政补贴经费的文化管理员,全市登记动员的文化志愿者超过1.1万人。坚持集中统一培训和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依托嘉陵江大讲堂、文化专干培训班、市民文化艺术学校等平台,对全市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演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轮训,培训效果得到了全面提升。

  此外,成立南充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和县(市、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南充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分别成立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广泛开展。通过组织、招募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及有志于、热衷于志愿者服务基层文化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形成有组织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组织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民工及弱势人群集聚的学校、企业、工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培养广大市民群众的文艺兴趣,引导市民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

  南充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力推惠民化

  在文化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南充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推动文艺创作,打造形成了品牌化、特色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亮点。其中,以嘉陵江流域文化等四大主题文化为主线,成功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走进南充”工程,创建了“嘉陵江大讲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举办了法国周、“国际木偶艺术周”等文化交流盛会,组织了“文化惠民专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九县(市、区)“一县一品”战略有效实施,南部“升钟湖国际钓鱼文化节”、阆中“西部民歌会”、高坪“身边的感动”、蓬安“相如长歌”、营山“绥山大舞台”、仪陇“蜀水欢歌”、西充“多彩西充·幸福家园”等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誉为“南充文化现象”。

  此外,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广受好评。每年组织开展“新年音乐会”“嘉陵春江闹元宵”“文化大拜年”“文化艺术专场惠民演出”“滨江阳光大舞台”等文化服务活动,有效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收获了极高的社会评价。同时,南充市大力开展“文化下基层到农村”行动,每年组织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送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志愿者基层行、木偶艺术进校园、灯戏艺术走乡村等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项目6项,全面实现“特色活动乡乡有”,全市所有乡镇均有一支特色文化活动队伍,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上特色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