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四岭水库试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

11.05.2018  23:14

余杭区四岭水库试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

【本站5月11日讯】为有效缓解四岭水库水资源供需矛盾,探索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挖掘水库防洪潜力,余杭区四岭水库管理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开展了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日获得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审查批复。

四岭水库位于东苕溪支流北苕溪上,受梅雨和台风雨影响,原设计分为梅汛期(69.6米)和台汛期(63.6米)两段水位控制,台汛期控制水位比梅汛期控制水位低6米。尤其是出梅后的高温伏旱期和秋季无台风影响期,供水矛盾异常突出。近年来,四岭水库经除险加固工程安全度得到提升、下游河道整治行洪能力提升,水库建立了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水库管理通过标准化验收,具备试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基础条件。

  本次试行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主要针对台汛期实行。与原汛限水位控制计划相比,主要针对四个方面开展优化调度。一是根据台风降雨模型计算和下游河道预泄能力分析,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平时把库水位控制在汛限水位上限,预报有降雨时,可通过安全流量在预见期内降低至起调水位,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二是增加了梅台过渡期调度,即出梅后通过发电、供水调度,将水库水位由梅汛期逐步降至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上限,加大了对梅汛期拦蓄雨洪资源的利用。三是根据台汛期不同降雨预报量级,梯度降低水库水位,在降雨发生前回到设计起调水位(63.6米)。当预报降雨超过200毫米时,在原设计洪水起调水位基础上加大预降90厘米(62.7米),挖掘防洪潜力。四是洪水过后适当回蓄,预报库区无降雨时回蓄控制到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上限,拦洪雨洪资源用于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