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尊“大禹鼎” 给杭州治水点赞

01.03.2016  11:05

    昨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五水共治”工作视频会议,颁出了浙江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杭州共捧回了4尊“大禹鼎”,分别是江干、拱墅、富阳、淳安,居全省第一。

    既然是治水最高奖,要夺得“大禹鼎”自然不容易。杭州这四个区县在治水上,有什么过人之处?昨天,钱报记者采访了江干区、拱墅区的相关部门,听听他们治水的心得和经验。

    和睦港的变化,也许最能说明江干人治水的努力和决心。由于途经多个城郊结合部区域,和睦港的水质处于劣五类水。而现在,经过治理后的和睦港干、支流的296个排污口全面消除,实现了干、支流污水零直排,截断干、支流污水量达11800吨/日。

    江干创新推出“5+2”特色河长制:“治水军团”分为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河道观察员和河道保洁员。这支“治水军团”相互配合显示出超强实力。

    不仅如此,针对河水的流动特性,江干区还积极探索跨区联动治水,与上游的城区对接,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交界河道同步治理。比如与余杭交界的十号河,河道水质与2014年同期相比,氨氮平均下降83%,总磷平均下降48%。

    今年,江干还将对笕桥机场周边河道、上塘河流域一级支流进行重点治理,到年底实现60%河道水质达到V类,通过三年时间,确保辖区内所有河道稳定消除劣V类。另外还计划实施50个小区截污纳管项目,逐步实现雨天污水零直排。

    在罗家斗河整治中,拱墅区尝试了初期雨水治理,就是把雨水经过沉淀过滤,把有害物质去除后,再排入河道或者回收利用。该工程通过初期雨水治理,不但减少了排入罗家斗河的污染物,减少了河道水体污染,还节约了灌溉绿化用水。

    注重打造“精品工程”,是拱墅区治水的一个亮点。比如,在整治吴家角港时,工程增设了廉政文化长廊、廉政墙。在隽家塘河整治项目中,注重水田坝遗址历史文化碎片的收集和整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徐建国 王丽 孙晶晶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