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四大举措促进毕业生稳定优质就业

07.04.2015  10:43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五年每年签约率基本稳定在93%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在省内本科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调查报告,学院2013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创业率在全省55所本科院校中位列第七。
      一是加强领导,分层管理,优化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就业工作分层管理运行机制:宏观层面成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中观层面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学院就业办公室,微观层面各二级分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形成了全体教师参与、全方位指导、全过程介入的学院就业工作体系。
      二是扬长教育,特色培养,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院以“倡导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为育人理念,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一专业两能力”的学生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孵化体系完善,学生受众面广,受教程度深,多位学生荣获省市大学生“创业之星”,2位校友已成长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及创新意识、创业激情的学院毕业生,已经在各行各业“立得住、站得稳、上得去”。
      三是巧用资源,广开门路,全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紧密联系政府部门开展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举办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招聘会;深入开展“就业地市行”活动,加强与省内各地市人才交流中心及人才市场的沟通与联系,与当地大型企业或重点单位及行业协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有效推荐毕业生;建立完善并用好各类就业基地,通过组织学生规模实习、实践,有效建立各类产学研基地,强化校企合作,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建立校友档案,做好校友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四是就业前置,分类指导,强化学生就业服务。在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方式方法、模式实施上围绕“就业”科学设置,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注重对应市场,让学生所学“横向能转移”;抓好对考研、出国、考公、就业等多种学生的分类指导,重点关注大四学生,提升其最后一年的学习效率及时间利用率。扎实做好学生应聘技巧、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方面的专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