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四十余年 川剧《江姐》再现重庆舞台

13.01.2018  22:11

  “今日告别雾重庆,乌云沉沉夜未央。待等明朝归来时,迎回一轮红太阳。”12日晚,当身披蓝色斗篷的“川剧皇后”沈铁梅站在“朝天门码头”,川剧唱腔宛转悠扬,一股亲切感扑面而来。暌违四十余载,大型舞台剧川剧《江姐》再次登上重庆舞台。

  川剧《江姐》取材于中国经典革命小说《红岩》。剧情讲述的是1949年春,江姐奉中共重庆市委指示去华蓥山工作。通过她对敌人、叛徒的斗争和革命工作的生动描绘,展现江姐的内心世界。既讴歌江姐临危不惧、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同时又抒写了她深厚的同志爱、夫妻情和对革命后代寄托的无限希望。

  上世纪60年代,川剧《江姐》曾风靡一时。近几十年来,《江姐》这一题材在全国持续发挥着影响力,各个剧种、不同艺术形式都有作品呈现,均取得了较好的关注度。

  “江姐是典型的重庆女子英雄人物,非常有个性,坚韧又倔强。”江姐扮演者、中国剧协副主席、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沈铁梅在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作为本土故事,用川剧进行演绎,(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在剧中饰演叛徒甫志高。孙勇波坦言,虽然从艺40余年,演过的现代题材剧也不少,但“此次压力最大,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彭欣綦透露,因江姐故事本就发生在重庆的特殊性,新版川剧《江姐》在继承老一辈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审美的要求,既拥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含有创新元素,力求使表演、音乐、服装和舞美都展示出全新面貌。

  川剧《江姐》服化设计张晔说,为突出故事本身的重庆特色,在人物造型设计方面,服化注重重庆民生装扮,“缠头、短打、样式材质都以写实的方法去制作,运用老布、纺织布等质感面料,剧中人物的服饰也是从地域和人物身份转换等角度进行塑造。以蓝色斗篷上的图案为例,都与当下的波点纹路不同。

  “剧种不一样,光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在川剧《江姐》中,我们的设计力求烘托地域特色,将本土场景突出得更加鲜明。”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邢辛说,“舞台灯光不是孤立出现的,它也是一种语言。灯光师往往会根据内容、表演形式、人物内心心理来决定灯光样式和形态等等。”以剧目中的“联络站”为例,为展现密闭的室内效果,灯光运用了冷色光源,并对光束作了变形处理。

  “《江姐》是一个正能量题材,可帮助观众温故历史。我们希望通过戏剧方式,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人们带去信仰的精神食粮。”彭欣綦透露,未来川剧《江姐》或将在全国开展巡演。

  据介绍,川剧《江姐》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集结有国内高品质的主创团队,包括任庭芳、王晓刚、吴子健、邢辛、边文彤、张晔、刘枫等。该剧由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重庆市沈铁梅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出品,特别鸣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剧目于2018年1月12日至14日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