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巧借“四个三”有效推进河湖库塘清淤

11.10.2016  15:06

清单推进 科学清淤 长效管护

——龙游县巧借“四个三”有效推进河湖库塘清淤

 

【本站10月11日讯】今年以来,龙游县严格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咬定创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目标,找准短板、深处发力,借助“清千塘美百河”春季治水大会战,全面推进河湖库塘清淤,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投入1101万元,累计清淤43.41万立方米,完成率达70%,其中,村内水塘、沟渠的清淤整治任务基本完成,10条河道完成景观提升工作,灵山江、罗家溪、庙下溪、沐尘溪、潼溪、社阳溪等6条原黑臭河、垃圾河,俨然已经变成生态河、景观河、人文河。小南海镇汀塘“清塘美河”创新做法被浙江日报和浙江卫视宣传报道。该县河湖库塘清淤工作成效凸显,主要借助了“四个三”。

一是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全面推进用实“三清单”。该县首先列出问题清单,摸清底数。15个乡镇(街道)以工作站为单位,组织镇村干部对262个行政村的河湖库塘清淤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根据排查摸底情况绘制分布图,列出整治清单,逐个制定清淤疏浚方案,测算清淤方量和经费预算,并结合市“清塘美河”行动,将村庄内与民生相关的塘库清淤任务作为今年的清淤整治重点。累计排查出需整治水塘495个、水库18座,河道42.25公里,今年计划内清淤62万立方米,截至9月底已完成57.81万方,为全年计划93%。其次,列出目标清单,严格标准。该县对摸底调查的沟渠、水塘、河道进行分类梳理,列出含有时间表、目标进度、清理标准的“目标清单”,落实“一河(塘、沟渠)一策”工作机制。同时,明确景观提升和废弃水塘填埋标准,要求对已实施整治的清洁塘开展进一步景观提升工作,对计划填埋和短时间不能完成的水塘,要加快清理陈年垃圾。再次,列出责任清单,挂牌销号。建立认领责任制度,创建“联系班子、工作站站长、驻村干部、村干部”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落实“每半月销号、两周一报”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专门制定《清千塘美百河考核评估办法》及评估量化表,明确考核对象、考核目标及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等;将“清千塘美百河”工作纳入县级每月督考内容,每月通报督查排名情况,排名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因塘制塘,分类施策,科学清淤用活“三妙法”。第一种是“就地消纳”法。因地制宜,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就地利用,用于修复崩塌下陷的塘坝、河岸,然后在塘坝、河岸上绿化,提升景观。对有些面积较大、淤泥外运困难的水塘,就地就近将淤泥在水塘中进行堆积,并用木桩固定,形成小岛,岛上铺草筑凳、见缝插绿,岛与岸边搭建游步道,建成人工景观岛。目前,龙游县已美化水塘51个,建成人工景观岛5个。第二种是“移位覆土”法。将杂质较少、富营养化的水塘和河段淤泥进行堆积,利用淤泥堆肥技术,降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并将处理后的淤泥以覆盖形式进行肥田沃土,结合农村垦造耕地项目还山还田、改良土壤。目前,龙泉市已将淤泥用于还山还田1060亩。第三种是“回归再造”法。将清理出的淤泥就近填埋已散失使用功能的水塘,并根据村庄布局和规划,进行绿化、硬化,建成农村休闲健身场所或公园。同时,与青龙山水泥有限公司、龙游欣哲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将筛选出的淤泥进行高温处理,消除有害物质,剩下的残渣,用作生产水泥、页岩红砖材料。截至目前,已累计资源化处理淤泥5.2万立方米,生产出产页岩多孔红砖约3300万块,水泥2万余吨。

三是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用好“三主体”。一是财政拨款。结合河湖库塘清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分类治理等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补助,打好项目资金组合拳。县、乡两级财政部门专门挤出资金用于清淤工作并专款专用,各村完成塘库清淤任务后,由乡镇治水办牵头,对整治成效进行考核验收,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补助资金。同时,在县机关各部门开展清洁塘认领活动,对所认领水塘的清淤工作进行经费补助,目前,已有107个部门认领266个水塘。二是企业认捐。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积极组织发动镇域内企业开展认捐,并举行认捐仪式,助力“五水共治”。三是投工投劳。结合“两学一做”、党员零基积分法等,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月度实事积分考评,动员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妇女等投工投劳。同时,组织发动生态指导员、中小学生、团员等清理沟渠。

四是建章立规,创新方式,长效管护用准“三机制”。首先,建立规范化“塘长制”,以人管塘。因村制宜,探索建立以“一塘一牌一责任人”为基础的“塘长制”,在各清淤的水塘竖立“塘长公示牌”,公开水塘负责人、联系电话、职责、二维码等内容,每日由塘长负责对所管水塘进行巡查、保洁,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共有53个村85个水塘的塘长公示牌安装到位。其次,构建合理化“分红制”,以塘养塘。在河塘清淤基础上,探索“以塘养塘”治水新模式,每年年初由村集体出资购买鱼苗,在村清洁塘内投放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利用鱼类生物净化功能,稳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年末组织清塘捕鱼,其中一部分按户分发给全村居民,激发全村爱塘护塘自觉性,部分进行出售,所得款项作为清洁塘日常维护保洁经费。目前,作为试点的模环乡模环村,已在试点塘投放鱼苗2万余条,居民护塘积极性明显提升。再次,引入市场化“保洁制”,以企护塘。引入第三方企业,将市场化保洁机制推广到村庄内水塘。在前期清淤整治、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由乡镇(街道)和保洁公司派出工作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整治后的水塘进行考核评分,列出达标清单,符合要求、具备移交资格的水塘,保洁公司予以接纳。每天由保洁公司派出专业保洁人员进行日常保洁,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避免污染反弹,长效巩固水塘清淤成果。目前,该县已推广20多个水塘开展市场化保洁,节约保洁成本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