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城乡均等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9.12.2015  16:45

  一、研判形势,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1. 把握服务导向,出台专项文件。2014年3月,嘉善县司法局出台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意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目标设定上,遵循“合理配置、健全网格、均衡发展、有效运行、惠及全民”总原则;在基本框架的设定上,形成以产品供给、阵地平台、服务保障、资金人才、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等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
  2.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突出一个大平台和五大体系建设,即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公共法律顾问、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全民普法宣传、民主法治考评等五大体系建设。在司法局层面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设分管领导和执行办公室。工作推进情况纳入2014年以来司法局对司法所和各科室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该项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
  3. 落实经费保障,健全考核机制。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确保经费到位。经测算,2014年底,嘉善县人均公共法律服务经费支出基本达到18元,完成《意见》中的既定目标。其中,城乡居民公共法律服务经费支出比例为1:1.25,城乡均衡化发展在经费保障上得到有效实现。在考核评估机制上,出台《嘉善县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标准》,对具体工作主体和达成目标提出定性和定量的考核要求。
  二、夯实基础,建成覆盖城乡平台网络
  1. 建立县镇村三级实体平台。依照科学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形成以县级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引领,5个镇(街道)服务中心和4个镇(街道)服务站协调发展,151个村(社区)服务窗口共同推进的三级实体服务平台网络。今年以来,三级平台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233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002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82件,办理公证案件2814件,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近百场。
  2. 提升法律服务专线综合作用。将原“12348”法律援助热线改版为“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方便群众最大程度获取法律服务。同时,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司法鉴定机构工作日值班制度。在姚庄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条件成熟的镇级平台建立咨询分线。今年以来,县镇两条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共接听群众法律咨询815人次,解答法律问题近千个。
  3. 突显公共法律网上便民服务功能。建立“嘉善县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地图”,全县9个镇(街道)所有法律服务机构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均实现网上查询和地图向导,方便居民就近找服务。今年,为进一步突出服务理念,“嘉善县公共法律服务网”进行改版,实现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快速分类受理。目前,网站日均访问量超500人次,已成为嘉善县对外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理念、对内提供综合法律服务产品的重要渠道。
  三、创新载体,提升整体法律服务水平
  1.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拓宽志愿者队伍。新吸纳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0余名,开通网上报名平台,吸引社会人员报名。与上海杉达学院嘉善光彪学院合作,建立嘉善县大学生公共法律志愿服务支队。二是实施分组服务。目前已成立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法律巡诊、法律服务助残等6支专业团队,今年以来共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40余场次,文艺演出8场次,开展巡诊蹲点服务600余场次,捐助资金5.4万元。
  2.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上创立有公共法律服务特色的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品牌,其中电视调解节目《嘉善老娘舅》每周一期,已开播满100期,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在《嘉兴日报·嘉善版》刊登每月一期的《司法行政》报纸专版。二是围绕公共法律服务理念宣传和服务渠道畅通,排演主题小品、情景剧,拍摄微电影,建立微博、公众微信群,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到其日常生活中。
  3. 探索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制订并明确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队伍建设4大类31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开通受众群体与供应者双项交流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模式的针对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