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珍贵古籍图录》出版发行

10.05.2015  12:01

  编者按:嘉兴市图书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嘉兴市珍贵古籍图录》于近日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嘉兴市(包括嘉兴市区及所属五县市)入选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者,还酌收了嘉兴重要史地文化史料的古籍和嘉兴籍人物的稿本、钞本、校本图录,共计256种。每种选书影一到四幅,除可供研究按图索骥之用,亦令人赏心悦目。今选摘该书主编章明丽撰写《前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后,嘉兴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并在全市调研,进行古籍普查。《嘉兴市珍贵古籍图录》(以下简称《图录》)就是在此基础上编纂而成的。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早在七千多年前,繁衍生息于此的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马家浜文化。源远流长的江南文化和“秉礼勤劳”、“士美民秀”、“进取求新”等民俗民风的形成,当是受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的惠泽,以及“罕习军旅,尤慕文儒”、“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等传统民风的影响。

  嘉兴自古文风鼎盛,有据可考的嘉兴官府、佛寺藏书活动可追溯到宋代,私家藏书亦发轫于宋。其时,嘉兴已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宋代以降直至民国时期,嘉兴官府、佛寺、儒学、书院及私家等藏书活动代有相承。私家藏书更是名家、名楼,享誉华夏。明清两代嘉兴一地的藏书家数量众多,据吴晗《两浙藏书家史略》记载,有一百一十余家之多。辛亥前后,嘉兴所属各县又纷纷建立起公共图书馆。早在1904年,嘉兴地区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嘉郡图书馆和海宁州图书馆,率先实现了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过渡,成为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重要的发祥地。

  根据来自嘉兴五县二区的古籍调查报告,嘉兴古籍收藏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古籍藏量颇丰,公藏为主。据统计,全市现有古籍藏量二十万一千四百十八册。古籍大部分聚藏于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其中市图书馆现有馆藏古籍十万六千册,占全市古籍公藏量半数以上;第二,古籍善本众多,版别丰富。全市拥有古籍善本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册,大多为明清刻本。其他诸如套印本、影刻本、影抄本、钤印本、排印本、铜活字本、泥金写本中,不乏为历代版本学家、藏书家所称誉的版刻精品。如嘉兴市图书馆所藏等级较高的善本《嘉兴藏》、《乾隆大藏经》、清黄爵滋《仙屏书屋初集诗录》、清沈梓《避寇日记》、《养拙轩笔记》、清沈可培《泺源问答》、清沈涛《九曲渔庄词》等。目前,我市《乾隆版大藏经》等十七种五千四百九十五册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一百六十二种。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三十一种。2009年6月,嘉兴市图书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三,古籍乡邦文献宏富,价值独特。全市各藏书单位现藏古代嘉兴地方文献逾千种,囊括历代方志、地方族谱、乡贤著述、石刻舆图、档案文书等,也包括各时期地方刻印之书籍。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嘉兴区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馆藏文献最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古籍善本中乡邦文献内容多涉诗词文集、史料丛录、笔记杂谈等。其中嘉兴市图书馆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参加单位,馆藏古籍中有二十六个省、市的地方志书四百五十八种,嘉兴府县、镇、圩志有四十九种,许良谟《花溪志补遗》、清郑凤锵《新塍琐志》、清康熙袁国梓《嘉兴府志》、祝廷锡《竹林八圩志》等,都是当时未经刊行的稿本。馆藏文献中,历代地方名人著述中不少是稿本和抄本。

  《图录》历经数年才得以完成,充分展示了嘉兴地区古籍存藏的上述特点。《图录》收录标准是民国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且以稀见难得为尚,常见者从略。《图录》编排体例,以县市为单位,以“经史子集丛”分类,依次著录入选古籍的书名、卷数、朝代、著者、版本、行款、边栏、书口、刻工、板框尺寸、钤印、收藏单位等。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者,标注名录号。

  《图录》书影均采用原件拍摄,从鉴赏珍本视角,以图版和书目两种形式,充分展示馆藏,图文并茂。这种方式,一方面可推动嘉兴建立较完备的地方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安全,提高公民古籍保护意识,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也更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顺应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我想,不管是哪一类学人,或随便翻翻,或慢慢欣赏,相信都会在阅读中产生惬意的感觉,并从中获得或增智或审美的收益和满足。

  今年适逢嘉兴市图书馆建馆一百一十周年,谨以此书出版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