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南湖区跻身中国市辖区百强

02.12.2014  19:59

  日前公布的一则消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在近期正式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4)中,嘉兴市南湖区在中国872个市辖区中以第76位的好成绩跻身全国百强。与全国众多知名市辖区“大咖”同台,南湖区凭借什么胜出?这份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又是以哪些指标来“英雄排位”的呢?
  一份实力与温情的“排行榜”
  它是一本“百宝书”,系统阐述了中小城市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意义、形势、任务以及方法和途径;它是一份权威的“排行榜”,先行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坚实的足印。每年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出炉,这份中小城市绿皮书都会在全国各地掀起一阵风暴,靠前或靠后的排名,都会充斥着官方乃至普通老百姓的自豪或失落。
  绿皮书指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市辖区872个。从行政区划角度分析,这些市辖区均属于县级行政区划。其中,172个区已经成为完全城市化的“纯城区”(即区内没有乡镇只有街道的区划),其他680个市辖区均为含乡镇的区,南湖区属于后者。
  评价市辖区的综合实力,绿皮书选择了2013年各市辖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方面的4个指标:人均GDP、地方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规模效应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5个指标评价市辖区的投资潜力:常住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这份市辖区百强排名中,浙江省占了19席,同属嘉兴市辖区的秀洲区名列第89位。
  “它突出了经济指标,但也强调了城乡居民收入等民生改善指标。从这点上看,这也是一份实力与温情并重的报告。”业内人士认为。
  “钱袋子”鼓起来的原动力
  决定幸福的是每个家庭的老百姓。
  去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9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第一,达到了16106元。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南湖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更突破了2万元大关,达到20091元,并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健增长的背后,其支撑是南湖区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区统计局局长章建强介绍,近年来,南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分析农民增收的主要结构可以发现,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到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4.9%,其中工资性收入更达到了9994元。
  随着“工业强区”战略的推进和科技的支撑,这几年来,南湖区的嘉兴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南湖新区及各镇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904.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327.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88438元,远远高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41908元的平均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工人”行列,工资性收入撑起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
  作为全国城乡统筹先进区,“两新”工程、“两分两换”工程的实施,则加速了南湖区城镇化进程,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充分释发了城乡老百姓的创业激情。作为嘉兴主城区,南湖区城市化率高达73%,三次产业结构也日驱合理,这也为城市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老百姓口袋日益丰盈,去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226.45亿元可见“一斑”。
  民生投入“账单”尽显柔情
  一个地方的发展,最终目标还是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这种可触可感的幸福,其底色是大量的民生财政投入。
  一组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南湖区已连续5年实现了民生支出超出全年公共财政支出的80%。仅去年,财政用于民生各类支出13.1亿元,占总支出的82%。即便是在今年经济形势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南湖区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仍同比增长了31.1%,是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正是大量民生财政的投入,化成一个个幸福因子,不断提升着南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37%,老百姓不再因为看不起病而硬扛着;130多个文化小广场,一年385场次各类文化活动,参与群众近60万人次,处处洋溢着城乡居民对生活的热爱;一批高端教育机构的入驻,让“学在南湖”品牌越来越响,跻身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公交通到村头、5年前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幸福南湖,尽显执政者民生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