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全省居首

04.01.2016  03:37
  2015年,嘉兴内河集装箱中转量突破18万标箱,同比增长15%,这标志着嘉兴内河集装箱连续第五年创历史新高。同时,据相关部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约107万标箱(不包括海河联运航线),其中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完成59.08万标箱,占全省总量的55.21%,居全省首位,成为水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五年来,市港航部门坚持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
  一是坚持做好“内通”,一站式服务先行先试。依托嘉兴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2010年11月起嘉兴在全省率先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并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内河水路口岸,海关、国检、海事进驻港区,使港区具备一类开放口岸的功能,为企业提供就地报关、就地查验、就地放行服务,让贸易双方在“家门口”享受交货、报关、检验检疫一条龙服务,同时,码头搭建了一个具备装卸、支线运输、仓储堆存等口岸功能的综合物流平台,外贸集装箱业务通过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连通到上海、太仓等港口,不仅可以减少物流成本,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例如,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集装箱改走水运后,每箱运输成本可节省150元至300元。
  二是坚持做好“外联”,创新引领激发动力活力。引进船公司、开辟新航线,主攻纸业、木材、玉米、白糖、橡胶、煤炭等货源市场,开辟内贸内支线对接太仓港,货物可通过太仓流转至长江沿线城市,上海港航线由最初的每周2进2出到现在8进8出,箱量由每月0.4万到现在1.5万多箱;创新“散改集”,成功打造了玉米和煤炭两条物流链,将东北玉米和秦皇岛的优质煤炭装进了集装箱,用大物流的理念将贸易商、起运港、船公司、目的港、收货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物流链。推进港口联盟建设,着力联手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内河港口,港口联盟升级为海河联运港口联盟,打造长三角水运物流的中转基地,做大做强内贸集装箱。
  三是坚持做好“集约”,多核驱动提升层级能级。推进集装箱运输由零散走向集约,形成了城郊(七星)辖区和平湖(乍浦)辖区两个驱动点,全面加速嘉兴水路运输业转型升级。全市共拥有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6家,内河集装箱船27艘,1203个标准箱位、29250载重吨。其中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连续四年增资1.34亿元、增幅104%。同时,2015年11月海宁最大的集装箱港区由国务院特批成为了全国通关试点口岸,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年集装箱作业能力将达到70万标箱,为全市内河集装箱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浙江省港航局报送)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