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档案馆服务保障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纪实

19.10.2015  19:54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受阅部队以强军兴军的崭新风貌、威武雄壮的磅礴阵容、能打胜仗的过硬素质,为国内外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殊不知,这其中也有军中“兰台人”的辛勤付出。北京军区档案馆举全馆之力,主动服务,积极工作,充分发挥了应有作用,受到阅兵联合指挥部首长的充分肯定。

文件收发与档案服务贯穿始终

此次阅兵由北京军区牵头组织。阅兵联合指挥部成立伊始,北京军区档案馆就安排了2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进驻,组建保密收发室,挑起了文件收发的重担。他们从承印红头文件纸、刻制印章开始,撑起了阅兵联合指挥部文件运转,很快畅通了工作运行机制。

阅兵联合指挥部虽然是临时单位,但文件收发频度非常大,上报军委总部,下发3个梯队指挥部,贯通陆、海、空、二炮和武警等50个受阅方队,同时服务保障10余位阅兵联合指挥部首长,还要负责管理印章,有时还参与文件拟制、校对、印刷等工作。高峰时期,一天收发文件资料近千份,用印数十次。面对繁重的收发保障任务,干部李韶峰、士官潘志超两名同志迎难而上,每天“上紧发条”,24小时保持“备战”状态,从不马虎、从不懈怠,用印盖章严格把关,上传下达高效及时。其间,共收发各类文件资料2838种5.5万多份(册),加盖印章832次2万份,接收、邮寄各类密件信封3600余个。没有发生任何漏发、错发、贻误等情况,为阅兵联合指挥部的高效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把前些年开发的国庆阅兵数据库安装到笔记本电脑中,固定摆放在收发室,24小时供指挥部首长机关查阅,机关干部工作中一遇到难题就找上门来查询。“这简直是我们的‘外脑’”。阅兵联合指挥部组织计划组孟伟处长说。

作为军中“兰台人”,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收集这次阅兵文件资料的重要性。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发挥自身岗位优势,一边收发一边收集,还主动向各方队摄影干事、录像员收集音像资料;从手上流转的各种文件,到阅兵联合指挥部首长的讲话;从训练场的每一张照片,到每一次合练预演的录像,应收尽收。他们还专门起草下发了文件资料移交通知,集中收集阅兵文件资料。

阅兵结束后的第二天,受阅方队返程前,他们又主动请求“大部队”支援。档案馆领导冒雨带队深入各个方队保密室进行催促、核查、清点,收集到一批重要文件资料。看着将近一卡车、满满50个大箱子的文件资料,他们尽管很疲惫,却感到非常欣慰。

档案作用发挥正当时

此次阅兵首次编组抗战英模部队受阅。“八一”前夕,阅兵准备工作如火如荼。从阅兵联合指挥部到各方队都收到了军区档案馆编印的一本《走进历史》的文献资料,通过这本书,使受阅官兵全面了解了10个英模部队前身浴血抗战中的背后故事,了解了抗战英模的英雄事迹、诞生过程及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激励官兵参阅积极性,增强参阅光荣感和自豪感。

这是该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作用,服务保障重大军事活动的又一创新实践。该书共13万余字,图文并茂,通过“战斗故事”“英雄事迹”“人物传记”“历史链接”“亲历者说”等栏目,从历史视野、档案角度,生动叙述了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英模部队的诞生过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不怕牺牲的模范行动。

此外,该书还有力回击了社会上有关歪曲、污蔑英模形象的传言,有效捍卫了“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等英雄群体的尊严,成为参阅官兵的道义“护身符”。

为确保该书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军区档案馆领导和编写人员专程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协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沈阳军区档案馆、兰州军区档案馆等单位,查阅解放军军史、抗战史等档案文献上千万字、图片近万张,严格筛选、认真考证、精心编写,受到广泛好评,得到了阅兵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北京军区副政委王健中将的充分肯定,他赞赏军区档案馆“积极主动,质量很高”。

甘当幕后英雄的“印刷方阵

联合指挥部的多数同志不一定了解档案馆的地位作用,但一说起军区档案馆的胶印室,他们却很了解,因为胶印室优质的服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区档案馆胶印室坚持“24时随叫随到,随到随印,保证质量”的服务标准,秉持“特事特办”的服务理念,成为阅兵联合指挥部的得力助手。

春节过后的一个凌晨,阅兵联合指挥部安全管理组张利跃参谋急匆匆地敲开了胶印室的门,说有3种材料要在当天8点上会讨论。刚刚进入梦乡的胶印室战士们二话不说、全体出动,立即启动工作模式,排版、校对、打样、印刷、装订、裁切,一丝不苟,3种材料流水作业,看着他们有条不紊的工作,原本焦急不安的张利跃心里踏实了很多。没有一处差错,没有一件次品,600份材料终于在会前半小时分发到与会代表手中。

7月下旬的一天,已经是上午11点。阅兵联合指挥部首长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的材料刚刚定稿,这份材料下午2点就要汇报,指挥部办公地点距离军区档案馆还有五六十公里的路程,情急之下,阅兵联合指挥部材料组组长任建庭拨通军区档案馆领导的电话。得知要“马上安排,建议先将电子稿发过来”,胶印室放下其他任务,优先保障阅兵需要。承办材料的张学勇参谋驱车来到胶印室时,样稿已经打好,只待他校对、签字了。

类似这种情况,胶印室基本每周都能遇上几次,顾不上吃饭、加班加点已成常态。据统计,半年多来,他们完成了阅兵联合指挥部各部门的文件资料排版印刷装订等任务300多批次,累计印刷1.1万份文件,累计加班90余次,加班时间近300小时。

胶印室全体战士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人请假,经常有人带病坚持工作。班长张滕的孩子刚出生3天便患上了吸入性肺炎导致脑损伤,家属带孩子来京治疗,为了不影响保障阅兵工作,张滕很少请假陪同去医院看病。“你整天说忙阅兵,但电视上也看不到你。”面对妻子的埋怨,他只是憨笑着说:“我们也是受阅者,我们是光荣的印刷方阵,这里也有你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