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10”首次远征印度洋

05.01.2016  09:14

    浙江造科考船执行远洋科考任务,进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异常调查

部分海洋二所的科考队员在“向阳红10”船上合影。 (科考队提供)

    本报杭州1月4日讯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合作建造的“向阳红10”科考船正在执行中国大洋40航次科考任务,这也是这艘科考船第一次执行远洋任务,她在印度洋上迎来了2016年的第一缕曙光。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二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春辉研究员,从“向阳红10”上向本报记者发来邮件:自2015年12月16日从三亚起航以来,“向阳红10”经历多日复杂海况考验,跨越赤道,目前正顺利向目的地航行,预计1月8日到达作业区,正式开展勘探工作。共有来自海洋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的64名科考队员在远离家乡的大洋上跨年。

    在过去的20天,“向阳红10”第一次迎接了浩渺大洋带来的种种考验。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收到多位科考队员的讲述,字里行间洋溢着探索自然奥秘的无畏精神和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

    刚刚离开三亚,台风“茉莉”在南海掀起的巨浪就让这条科考船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放倒”了不少科考队员。风浪大的时候,“坐在椅子上手要拉着桌子才不至于被甩出去。”食堂里只剩十来个人还在吃饭,其他大部分人都晕船。大厨刘彬彬看着剩下的许多菜,心里着急,他说:“晚上再加个面条,让晕船的队员吃得舒服点。

    就是在这样的巨浪中,“向阳红10”船上搭载的多波束海底探测系统和海洋重力仪开始工作,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各个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科考队员轮流值班。科考队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倪建宇一边巡视各实验室,一边把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经纬度、航向、波束数、发射号等参数填写到作业班报上。

    在“向阳红10”上,科考队员们拥有电子邮件、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海信通”软件等技术手段和万里之外的家乡保持联系。元旦期间,全体科考队员穿着蓝色T恤衫,精神饱满,整齐地坐在会议室里,与祖国的同事亲友们举行了一次视频连线。“亲人的新年祝福让我们得到了莫大的慰藉。”陶春辉说,大家在船舱里还举办了一场乒乓球比赛。除了乒乓球桌,“向阳红10”的生活区还配备有健身器材、卡拉OK机等供科考队员使用,这为茫茫大海上的元旦佳节添加了愉悦的气氛。

    在“向阳红10”接近巽他海峡时,科考队员们都绷紧了弦。近年来这里已成为国际海盗活动猖獗的地区之一,过往商船遭遇抢劫、船员遭遇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向阳红10”船长徐志凯介绍,海盗通常会在夜里驾驶快艇尾随船只,只要瞅准机会就贴近船边,挂上梯子,攀爬上船。“向阳红10”船艉部较矮,是海盗最可能的登船地点,也是驾驶台值班人员瞭望的盲点。

    为此,船上成立了防海盗巡逻组,在经过危险地区的3天里,每夜都有4名科考队员分为两组轮流值班,在后甲板舷边来回巡逻,不时用手电筒探照海面,直到最终安全通过海峡。“船上备有高压水枪,根据预案,如果可疑目标距离船只100米范围时,舱面人员将使用消防水枪向目标喷射高压消防水。”徐志凯说。

    陶春辉说,到达作业区后,“向阳红10”将依据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一般勘探规划执行勘探任务,使用综合异常拖曳探测拖体结合电视抓斗地质取样,在21个区块进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异常调查,并获取国际海底管理局要求的环境基线资料及获取生物基因样品。同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潜龙二号”和6000米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一号”也将在多金属硫化物调查任务中开始新征程,这将是国产自主勘查系统走向应用的重要步骤。

    “向阳红10”将在西南印度洋作业170天,航程约13000多海里,分4个航段执行,预计2016年6月初停靠莫桑比克。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