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之心与城市文明一同成长

04.03.2015  13:53


陈仕清在给老人修脚。

蒋树斌在修理公共自行车。

王鲁民在参加春运服务。(以上均为资料照片)

  杭州的城市肌理,不止于美。遍布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与日俱增,雷锋的后来者数不胜数,他们用本真诠释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谛,为这座城市的底色注入光彩。
  何须仰望,雷锋就在身边。

   每个月最少服务100个老人
  “5日又要去雷锋广场了,今天下午我要专心磨刀具。”过完年不久,家住南星桥的陈仕清又开始忙活了。
  上一次去雷锋广场,他一大早拿上一件红色马甲和工具盒就匆匆出门,骑上电瓶车,与3位朋友陆续会合。大家都穿起红马甲,在广场上摆好塑料小凳和盆子,木桶里倒上热水。
  “家当”摆下没多久,就有七八位老人围过来。“我们服务队就是为老人免费修脚的,大家肯来说明信任我们。”陈仕清招呼老人坐下,给老人泡了个脚。
  在陈仕清服务过程中,陆续来了不少老人。陈仕清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总共修了20多双脚。
  将近6年来,杭州多家福利院、敬老院以及30多个社区都留下了陈仕清的身影。陈仕清的坚持也让他荣获了“杭州市功勋志愿者”称号。“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个月最少服务100个老人。”陈仕清说。
  去年6月开始,在老人们的建议下,陈仕清每次为老人修完脚后,都会请老人在服务登记本上摁个脚趾印。“上个月修了100多双脚,也是给自己提个醒,激励自己为更多老人服务。”如今,他的本子上已留下了近700位老人的脚趾印。
  陈仕清的正式工作,是做三休一,他就用休息的这天,为老年人免费修脚。“因为长年在杭州工作,老家父母不太照顾得到,我就想,可以把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当成我的父母,为他们尽点孝心。
  
   帮助人是一件挺快乐的事情
  在华东医药集团工作的80后小伙蒋树斌,每周都有四五天时间,在下班后,提上30多斤重的工具箱,开启他在本职工作之外的另一份工,修理公共自行车。
  蒋树斌负责维修的区域主要以汽车北站为中心,一共有28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每次,他都要骑行五六里路的距离,挨个儿检查这些服务点上公共自行车的故障问题,并逐一维修。这样一趟下来,往往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据不完全统计,平均一年下来,他维护修理的公共自行车达2000多辆,这个数字需要专业修车师傅两个月每天不停地修车才能达到。
  “帮助人是一件挺快乐的事情,”抱着这样简单的信念,蒋树斌从2011年参与志愿服务,这一坚持,就是4年多。并且他成为志愿者骨干——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队队长、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队长。
  每个月的“雷锋广场”活动,蒋树斌几乎场场不落,为市民修理家电。来找蒋树斌修小家电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多都是电磁炉、半导体、插座、电水壶等。而很多市民也逐渐记住了蒋树斌,甚至有人大老远从滨江前来找他维修,因为对他的为人放心,对他的技术有信心。
  说起这样的成就,蒋树斌很是谦虚,他说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他的“小伙伴们”同样功不可没。蒋树斌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标准:“我觉得做一个志愿者一定要喜欢志愿活动,不能抱有其他复杂的目的。一旦参与了就要积极参加,如果报了名,参加活动时却推三阻四,或是想要有回报的,那我觉得还不如不要来。

   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
  在杭州,志愿服务组织也已成为全市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已经成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学雷锋常态化,活雷锋不胜枚举,雷锋精神在这一热土上润物无声、熠熠生辉。
  用志愿者王鲁民的话来说:“十年了,我并不觉得我有多高尚,只是觉得自己离不开这些。
  十年坚持透露心迹。王鲁民是一路春风,不忘初心。每周一,她都会来到位于狮虎桥路的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值班,负责接听热线电话,接待人员的来访。除了日常的值班,每年的春运服务是她的大事情。参加过春运服务的志愿者,或是春运前去车站的市民,也许都见过这位和蔼的老志愿者。
  王鲁民现在还是市志愿者协会的培训师,经常要给初来的志愿者传授自己的经验。她说,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当你的眼睛和别人的眼睛对视时,记得一定要朝他笑笑。“在一个微笑的人面前,你心里再不快活,也会被感染的。”真情付出让她获得了一个志愿者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