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员一疏忽多摁一个0 汇出的5万变成50万 后面的故事没想到还要纠结

09.01.2015  10:46

人物关系图。

    2014年12月初,杭州富阳吴女士去银行办理一笔汇款业务,从自己卡里汇5万元到一位姓吕的人卡中。

    没想到,银行柜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一时马虎,在转账金额后多打了一个“0”,5万元就这样变成了50万,汇了出去。

    事情后来怎么样了,相当复杂,银行小伙自掏腰包先把错汇的45万元垫付给吴女士,然后又到银行去起诉多收了钱的吕先生,问题是,吕先生的卡并非他自用,钱已经被别人转走了……

     一笔复杂的汇款

    要说清这笔复杂的汇款,先看看右边的人物关系图——

    银行柜台上简简单单一笔汇款业务,实际上却不简单。

    汇款后的第二天,银行小伙自查发现,惊出一声冷汗,他赶紧电话吴女士。电话那头吴女士也是一身冷汗。

    吴女士的卡中确实有比较多的钱,所以50万能轻而易举汇出去。但是,这笔钱“背景”复杂。

    这笔汇款的性质是“归还欠款”。从这头来说,实际欠款人不是吴女士,而是她的一个朋友。而那一头,银行卡的所有人是小吕,吕是个小员工,老板要求每个员工办了卡,结果都是集中到老板那里用。

    吴女士的朋友欠了小吕的老板200多万,这回说好,先还5万。朋友跟吴女士说好让她先代为汇款5万元。

    而银行小伙这一疏忽,就相当于把吴女士自己账户里的另外45万元多付出去了。

    那一头,因为欠款高达200万,所以说好先还5万结果收到50万自然喜上眉梢,即刻通过网银把这50万从小吕卡上划走了。

     一个无奈的官司

    银行小伙不仅垫付了45万元补给吴女士,又另外付了4500元算赔偿给吴女士的。

    吴女士这边摆平了。银行小伙就要向银行卡所有人小吕还钱。正如前面所说,小吕的卡根本不是他自己在用,这笔钱他根本就没见过。他怎么还。磨了一个月,小吕给了银行小伙5万元。

    银行小伙起诉到法院。官司很无奈,小吕似乎也蛮委屈,钱不是他拿的,一个小员工,这么笔巨款怎么能要他还。

    但是,这个事情法律关系又相当清晰,小吕卡里多得的这45万元钱款属于“不当得利”,即“没有法律依据,使他人受到损害而自己获得的一种不正当的利益”。不当得利的产生没有合法的依据,所以即便已经既成事实,也不受法律保护,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现在钱进了小吕的账户,被告只能是小吕。从法律关系上来说,银行小伙是债权人,小吕成了债务人。

     官司调解但事情远远没有了结

    官司很简单,双方也都有调解的意向,法官组织调解并达成协议,由小吕分两次归还钱款40万元。

    官司是前两天调解好的,不过,直到今天,小吕还没有归还一分钱。调解书与判决书拥有相同的强制效力,如果小吕不履行,接下来银行小伙还要到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小吕来说,他要先把钱还给银行小伙,然后再向钱款的实际使用人,他老板,去追偿。

    但是对于小吕的老板来说,自己支出的借款高达200多万,这到手的50万怎么还肯吐出来。

    年底生意圈异常紧张的资金链啊。银行小伙阴差阳错多摁了一个0,就像推倒了多米诺第一块骨牌。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通讯员 富法 本报首席记者 肖菁/文 梁津铭/制图        编辑: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