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一中首届58名新疆内高班学生毕业

12.07.2016  14:37

老师,谢谢您!这四年,您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6月13日晚上7点,在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台州市第一中学新疆内地高中班老师王凤仙,像母亲一样拥抱泪流 满面的同学。经过3天70多个小时、近5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台州一中首届58名新疆内高班同学在8位老师的护送下顺利回疆。老师们心里很明白,其中的很 多同学可能今后难以碰到。这一刻,师生们抱成一团,挥泪道别。

把根留在母校

6月9日下午,高考刚结束,台州一中举行了2016届高三毕业典礼。58名新疆内高班学生依次从校长陈志明手中捧过毕业证书,班主任潘国良与每位同学紧 紧拥抱。来自新疆阿克苏的萨巴海提代表学生说:“我们会永远记住母校,因为我们在这里放飞梦想,播种了希望。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四年 来的悉心关照。

维吾尔族叶尔森和排尔哈提代表同学们为学校送上了一棵榆树,作为毕业纪念。他们希望,自己就像这棵树根深叶茂,植根于母校的土地上。

直接的情感表达

2012年8月31日,台州一中迎来了首批新疆班学生,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吉克族等各民族学生,共设两个班级,学制四年,其中预科一年。学校派语文老师范蓉、英语老师黄泓萍任预科班班主任。

刚到时,这些学生15岁。许多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对于数千里之外的台州,有许多不适应,成天闷闷不乐,哭哭啼啼地思亲想家。老师们就想方设法,用无 微不至的关心,让同学们的情绪稳定下来,感觉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父母。范蓉说:“这些孩子都是当地优秀学生,要带好他们首先要过情绪关、语言关,让他 们更快地融入大家庭。

遇到了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老师就让他们在班里说出来,当成全班同学的事。遇到生日,老师组织同学用汉语、维语、哈语和英语等各种不同语言唱生日歌, 送上祝福。5个月后,黄泓萍无意中敲开一位同学的寝室,发现同学用围棋子拼起一张图,上面写着“老师,我爱你”。”新疆的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更加直 接。”黄泓萍说。

让老师坐下来讲课

预科班结束后,新疆班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王凤仙是新疆班2016届高一至高三的英语老师,自高一担任了一年的班主任后,她的感受特别深:“这些孩子和我的女儿是同龄人,远离父母千里求学,很不容易。”她将新疆学生当成自家的孩子。

英语这门课,新疆学生在家乡从来没有学过,基础较差。一个单词的理解往往从英语到普通话、到民族语言、最后到他们地方方言,思维需要转多个弯才反应过来,上课进度很慢。

压力之大,让王凤仙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她请婆婆帮忙承担家务,照看孩子。高一第二学期,王凤仙开设了新疆内高班英语阅读教学研讨课,同学和老师的互 动得到听课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一次,王凤仙腰扭伤了,同学得知后搬来一张凳子,当王凤仙在教室出现,出奇的安静,学生们不停地鼓掌,一定要让老师坐下来 讲课。

是班主任也是兄长

学校语文老师潘国良清楚地记得,2013年8月30日上午10点左右,他接过校领导给的一份名单,让他接任新疆班班主任工作。看着一串又长又拗口的名字,他反复背诵,到了晚上12点去接学生,已经能对上人了。这位在西北长大的老师很快有了认同感。

同学生日的时候,潘国良自费送上精美的笔记本,写下对同学们鼓励的话、他们的成长历程。同学们很喜欢,后来,有些生日还没到的同学,主动讨要笔记本。

作为班主任,压力最大的是安全。假日里,新疆班学生大多要安排外出学习、参观,一路上令人担忧的事情比较多。每次出发前,潘国良都要提前做好计划,确保安全。为了拉近距离,他与学生一起打篮球、吃饭,向学生学跳民族舞。在学生眼里,潘国良就是他们的兄长。

事实上,在台州一中新疆班的创建发展中,还有许多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校领导和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