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外合作产业园 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16.11.2015  13:25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省委夏宝龙书记在10月19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建设一批中意、中德、中欧等中外合作产业园”,这些重要指示必将对我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贯彻开放创新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我省全面启动了中外合作产业园创建的有关工作,以平湖日本产业园、镇海北欧工业园、余姚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代表的省内园区,已为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



中外合作产业园区是指以特定国家为产业合作目标,根据该国产业转移趋势和投资意向偏好,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配套,并通过两国政府、园区、企业三层次的合作,实现两国产业链分工合作和高端项目集聚。近年来,浙江中外合作园快速发展,其背景是因为契合了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层次需求。



1. 在全面深化开放的背景下,中外合作产业园是浙江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有益尝试。 十八届五次全会公报要求:“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趋势,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要求“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指出,要“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这都要求更新模式、更契合国际规则的平台出现,能全面对接国际环境、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并进一步成为落实自贸区或自贸协定的桥头堡。因此,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建设,其出发点就是在为开放创新探索经验、为浙江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趋势提供落脚点。



2. 在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是浙江实现国际产能对接的有效途径。 TPP、TTIP将更新国际合作游戏规则,一批以成本为竞争力的产业将加速转移,尽快建设有针对性的平台、精准的吸纳和集聚特定行业,是在为国际价值链分工、产业分工中谋得更有利的地位打下基础。从国际环境和浙江开发区实践看,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如果说上一轮的产业转移更多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则更多是各类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中国市场发展成熟后“走进市场”的选择。以中外合作产业园为平台进行深耕,有助于尽快形成深度招商网络,探索产业创新合作的机会,精准引进适应新的国际合作环境的产业。



3. 在国际合作和开发区发展新常态中,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能契合多方共同的需求。 一方面, 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贸往来需要更高层次的承载平台。中瑞、中韩等FTA的签订,中德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使对方政府部门也有与中国深度合作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能多次进入国家间合作备忘录、并得到外方主动支持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从发展阶段看,国际合作园是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升级。过去30多年,开发区从最初的单一“工业化”阶段,逐步走到“产城融合”的“城市化”阶段,再发展到具备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化”阶段,目前正逐步在向更高形态和业态发展。作为从诞生开始就天然承载对外开放职能的经济开发区,“国际化”是开发区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的情况和特点。



去年以来,我厅正式启动了浙江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厅从“五个一”入手,推动合作园建设。



1. 推动一批合作。 从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创建中外合作产业园的积极性很高。萧山、嘉兴、金华、舟山、杭州湾上虞等开发区,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创建工作。中外合作产业园的落脚点在“合作”,因此寻求合作对象、明确合作方式、落实合作举措是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的关键。我厅牵头带领萧山等开发区对接了瑞士大使馆和各类贸易促进??准备工作。



2. 认定一批园区。 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我省创建中外合作产业园的指导意见,并在充分征求各市意见后,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创建国际产业合作园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15〕68号)。8月底,我厅组织认定了10家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这10家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和现有的国家级中意(宁波)生态园一起,构成了浙江开发区“1+10”的中外合作产业园格局。我厅将以它们为重点,进行2-3年的培育,力求打造一批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层次高、研发创新功能强、国际交流渠道畅、综合服务效率好,在国内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外合作产业园。



3. 启动一轮推介。 从去年开始,我厅密集对中外合作产业园进行一轮推介,为园区的国际项目合作创造平台和渠道。先后联合举办了“2015中韩产业合作(温州)峰会”、温州在上海的推介等;在浙洽会上对一批园区进行集中展示、在上海进行集体路演;带领嘉兴、舟山、平湖等赴目标国别进行对接等。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浙江卫视、《国际商报》、新浪浙江、浙江在线等各类媒体陆续推出专题报道。



4. 打通一条渠道。 即为创建国家级国际生态园打好基础,争取打通“省级”到“国家级”的渠道。做好向商务部的沟通汇报工作,为商务部继续推出国家级国际合作生态园提供贮备梯队,同时积极承办了国家级国际合作生态园座谈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智慧发展产业对接及培训活动,争取更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合作生态园落户浙江。



5. 出台一个意见。 在江苏、山东两省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开发区实际,我厅拟出台《国际合作园产业园指导意见》,总结全国开发区、全省开发区在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上的工作经验,并为下一步有效开展工作明确方向。



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共有22家开发区(见附件1)开展了中外合作产业园创建工作。22家园区有三个典型特点: 一是国家分布偏向欧美。 22家开发区中,5家合作伙伴为亚洲国家、4家为美国,其余13家为欧洲。其中,欧洲又以德国为重点,有3家开发区开展了与德国的合作。 二是园区大多在近年启动。 22家开发区中,除杭州的新加坡科技园、镇海的北欧工业园、平湖的日本产业园外,其余19家均为2014年左右启动的园区。其中,萧山、慈溪滨海、嘉兴、嘉善、金义、衢州、舟山7家为2014年全省开发区会议后,启动创建工作的园区。 三是地区分布和外资分布基本一致 。杭、甬、嘉三个地区的园区占了12家,其中嘉兴地区为5家。但是地区的不均衡并不代表质量的不均衡,从申报材料看,温州、衢州的中韩产业园,不论在引进项目质量,还是合作深度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从22家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发展和建设现状来看,我省的中外合作产业园与之前打造的“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相比,园区建设和项目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



1. 合作目标立体化。 摒弃原有的广撒网的合作方式,将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合作目标定位为通过政府、商会、协会、机构、中介建立立体化合作网络。如海盐开发区和德国中小企业协会、瑞士亚太咨询公司开展合作;钱江开发区的项目合作方为意大利西北工商联合会;萧山开发区与瑞士大使馆的商务促进中心签订合约;长兴开发区与德国卫斯国际咨询机构、德国工商会、德国侨商会进行合作;嘉善开发区与上海的荷比卢商会、鹿特丹商会建立合作,与荷兰国家贸易促进中心在近期签订合作协议。



2. 园区品牌高端化。 通过合作网络的提升,“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品牌也在不断高端化。如平湖日本产业园、镇海北欧工业园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接待了大量外国官员、使领馆的到访,成为浙江国际合作的一张重要名片。嘉兴开发区的“中德合作园”多次接待了德国驻华大使、驻沪总领事、前德国总统,区域品牌度在不断提升。



3. 合作业态多样化。 中外合作产业园”的业态从单纯的二产,向二三产联动发展。如温州的医乐园项目、钱江的“意大利之窗”项目,均为三产主导、二产支持。而平湖的日本产业园,也在通过“樱花小镇”的打造,全面营造国别氛围;嘉善的荷兰产业园,则将在喜力啤酒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拟引进喜力啤酒博物馆,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Heineken Experience”为样板,打造喜力全球第二个啤酒博物馆。



4. 项目合作深度化。 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合作,已经从企业的“引进来”,深化到企业、产业、行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从单纯的资本流动,深化到技术、人才、资本双向流动相结合,并形成了多种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如萧山的中瑞(士)产业园,和瑞士大使馆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强调了“走出去”和“引进来”多重合作。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与中东欧的一家工业园区,就推动和加强双方企业信息共享、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乐清、湖州的中美合作园,都是通过美籍华人的“国千”专家团队带来优质项目而逐渐形成。



三、对我省建设中外合作产业园的有关政策建议。



1. 在省级层面尽快完善“三层次”合作机制。 从省内外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建设实践看,一个中外合作产业园要在国际合作和产业集聚上取得突破,需要在三个层次建立合作机制。 第一 是政府层面,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定期对合作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并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 第二 是机构和协会层面,鉴于国外机构和商会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力,要建立开发区与机构、协会的紧密联系,如共同管理园区运行公司、共同建立孵化器协助对方国别进入中国市场、安排双边的推介活动等,为产业定位、产业合作创造机会; 第三 是企业层面,即做好园区对入区企业的前期招商引资、后期服务沟通。目前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在第三层面工作开展较多,第二层面也已不断加深,但是在政府层面仍存在短板。建议尽快研究省级层面可以和哪些国家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如何发挥现有的如中日、中新等合作机制的作用为中外合作产业园服务。



2. 鼓励和支持部分中外合作产业园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 中外合作产业园能否成为国际化和深化开放的高地,关键点之一就是能否和现有的国际游戏规则接轨,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对部分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政府、协会层次建立合作机制的园区,要鼓励和支持园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内,结合对方的需求进行改革。以对接国际规则为目标,力求将园区建设为落实自贸区或自贸协定的排头兵。



3. 为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建议对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对照特色小镇给予政策支持。如在建设用地指标上优先予以保障,对产业园的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特别是用于对国际网络建设、国际项目推介、国际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如在引进和使用“被动屋”等先进环保理念、产品时,能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使这些理念快速进入消费领域,为企业和行业的最终落户提供助力。



4. 争取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升级至国家层面。 目前,由商务部推动创办的“国际合作生态园”已包括中德青岛、中瑞镇江、中奥苏通、中法沈阳、中法成都、中意海安、中意余姚、中芬北京等8个园区。这些由国家层面推动的国际园区,受到了对方国家经贸部门的高度关注。建议继续积极向商务部推介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争取有更多的我省中外合作产业园升级为国家间的“国际合作园生态园”。



5. 集中资源打造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国际形象 。充分利用浙洽会、浙商大会等省级投资洽谈平台,推出中外合作产业园的整体形象。同时,建议外事、科技、文化等部门为合作园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国际交流中加大对中外合作产业园的推介力度,并谋求在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另外,在“浙江开发区路演(上海站)”的基础上,建议利用2-3年时间开展中外合作产业园的全球路演,全面推广国际产业合作、营造浙江中外合作产业园的整体形象。










(开发区处供稿) 全省园区列表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
浙江近五年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21.1%
  中新网杭州9月10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浙江正在加大投放,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据统计,浙江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26.浙江网